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使国内经济出现结构性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而,顺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指标评价模型和开放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体系指标评价模型,利用DEA方法分析得出: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优于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统战是着眼于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经济科学发展的统战工作。经济统战与经济工作有密切联系,但从根本上说经济统战始终是做人的工作,其实质是凝心聚力。经济影响力对凝聚力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开展经济统战工作应充分发挥经济影响力的积极作用,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服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地普及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空前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有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密切的合作,彼此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经济全球化不被少数国家和少数垄断资本控制,有必要通过经济外交,建立新的经济外交机制,促进经济全球化向着既注重效益又兼顾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是21世纪各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刍议权力经济与经济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经济活动都是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行使某种权力,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而运作的过程。对于经济主体而言,就是运用其经济权力、承担经济风险、谋取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对于国家而言,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运用国家政权对社会经济进行控制、调节、分配,并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就是权力经济与经济权力交织运行的经济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这两者的结构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运行的状态、形式、结果也不同。本文仅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多全 《理论前沿》2006,482(17):27-28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虚拟经济决定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我国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关键是夯实实体经济,掌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  相似文献   

7.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市场化、信息化和自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经济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它必然要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而表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趋同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两种趋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其发展过程是迂回曲折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导入,整体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组织创新.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经济组织创新是宏观经济组织创新与微观经济组织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与经济形态创新的统一体,关键是调整政府职能以实现产业组织创新,导入现代企业制度以实现企业(微观经济)创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实现经济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全海 《工会论坛》2010,16(5):62-63
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因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应当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但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非同步发展,而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适度发展的虚拟经济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膨胀乃至演变成泡沫经济时的虚拟经济,必然对实体经济有消极影响甚至是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东亚经济合作何去何从?——从中美日经济实力消长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相对提升,美日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这一经济实力的结构性变化给东亚经济合作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东亚经济影响力日益上升,使东亚经济的内部凝聚力大大提高,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在东亚地区具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关切者,美日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可能带来的权力变革心存芥蒂,从而又加大了东亚经济合作的难度,增加了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亚经济合作出现“亚太化”趋势,二是导致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错位和缺位.中国需要正确运用经济实力上升这一最大筹码,内外协调,顺势而为,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方位的国际经济摩擦。本文拟在对国际经济摩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摩擦形成的理论原因,从中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讨论国际经济摩擦形成的现实原因,并就中国如何应对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摩擦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统筹兼顾与综合平衡、计划与市场、人民生活与经济建设关系三方面,探讨了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重要思想的内涵,批驳了海外某些不正确的猜测和看法。认为陈云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思想,对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经济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它是一个现实,而不是一种选择;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我们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强调以认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 ,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除此之外 ,不存在与之相区别的等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当今中国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成分 ,已包含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中 ,并处于主体地位。但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完全等同于公有制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就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没有公有制经济固然没有社会主义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而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同样没有社会主义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今天在我国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特点 ,但它的原来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 ,不能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经济调研     
本文论述的经济调研指的是外交经济调研。它是对外交所指的对象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外交服务的工作。外交经济调研以调研对象的经济数据和资料为基础。作者从国内外的环境变化及外交工作的需要出发,阐述了经济调研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还从多角度对经济调研作了分类。以此为基础作者阐述了经济调研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陕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和事实说明,陕西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在于非公有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下如何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县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到中国80%以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县域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不仅使广大农民稳步迈向小康,而且为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一、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全面同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31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因为按照惯例,一般每年12月初召开研究经济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进行经济决策。在此基础上,再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第二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经济政策和工作部署。这次在7月份召开研究经济问题的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它是在世界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纽带而形成的市场一体化、生产一体化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经济调节一体化的总和.经济一体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以其各自独特的方式成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两个轮子,推动着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虚拟经济是指在货币、证券、股票、衍生证券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服务于实体经济。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