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走向政治的哲学",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的历史内容相结合。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展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启示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是中国革命的特殊背景,在此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其思想认识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坚持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吸收其中积极合理的成分,从而使他的政治观体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内核。剖析他的政治观,能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民胞物与”等思想根源,这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也蕴含着执政党从革命热情向执政理性的转变,在当下则体现为执政党的"公共理性"建构。民生政治观产生于近年,但历史源流长远,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民生政治不断发展深化的历程。民生政治的内涵能够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也就是以民生政治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4.
军队政治文化建筑于军队的政治职能、政治基础、历史基础、现实社会基础、民族文化基础和军队的组织结构等客观条件之上。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政党和国家的政治指导和塑造。当代军队政治文化具有政党主导显性彰显、理性权威一贯坚持、传统文化深层影响、革命精神中层约束、新兴思想现实牵引等特点。军队政治文化主要围绕着军队的控制和战斗力的保持与提升而展开。当军队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后,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自觉地维护着军队体系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行,成为政治工作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基本原理源于他的"天道自然观".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在政治统治上,老子大力宣扬"愚民治国"的思想,认为社会应向自然纯朴的方向发展.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干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总和.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过程中,老子的"无为"观对当代中国建构和谐、自由、民主宪政等的政治文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倡导多元社会应当追求理性共识,墨菲对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共识"政治观、理性共识的基础、共识所服务的目的等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的合理之处在于,正确地指出了理性共识可能存在隐形压制,由民主制度并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普世一统性,当代民主需包容多元与差异。但是墨菲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与偏颇之处,体现为:没有认识到共识政治观的合理性,也没有对理性的不同方面作出界分。从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哲学领域有关理性共识观的论辩,并进一步思考在政治生活中追求理性共识本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奥克肖特与罗尔斯都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自由观的分歧涉及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奥克肖特对罗尔斯自由观的批判论证了政治理性、国家构建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奥克肖特本人对自由主义的观点。奥克肖特阐释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易使国家构建产生工具主义倾向,意识到政治权威蕴含对政治理性的丰富思考,论证了理性主义构建的平等将最终侵犯个人自由。这为思考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德国大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不仅对社会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在国际关系的思想史上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对权力要素、尤其是文化这一"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的独特理解,对可以摆脱官僚体制束缚和阶级利益左右的卡理斯玛型权威领导人的剖析,对目的与手段、"责任"与"信念"之关系等政治伦理核心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国际关系的思想宝库、特别是政治现实主义传统增添了丰富的内容。需要批判分析的是韦伯的权力政治观所隐含的"文化霸权"论与西方中心主义倾向,过分推崇政治权威的英雄史观及其治国伦理的二元论色彩和民族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新型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与教育意义。挖掘和应用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强大功能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对于继承革命传统,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居安思维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取得革命胜利为目标、以干部群众为主要对象、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但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和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政党从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政府从全能到有限的转变和社会从整体到个体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对人民群众和公务员群体双重作用缺失的困境。行政文化具备与思想政治共同的属性,从内涵、功能、方法、时间和空间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超越,应不断加强服务型行政文化、法治型行政文化、民主型行政文化和科学型行政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前后,个人主义话语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中发生了深刻的意义演变。在杜亚泉那里,个人主义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现代版;在陈独秀那里,它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论者为了使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不断地对个人主义话语进行着再创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一生中,为了实践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不懈地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并从实践上实行人民政权制度,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为中国独立及人民的幸福缔造了根本制度,我们应该坚持 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这些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至今仍涉及到当前世界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一些重大课题,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判是解决政治分歧的重要方式,也是在特定条件下获得政治利益的最佳手段。毛泽东在其一生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众多谈判,其谈判原则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抓住时机,及时开启和推进谈判;针锋相对,讨价还价;适当的和有原则的让步;“不要迷信纸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晚年时期,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与构想。这些构想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先导和理论源头,对于指导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的“完整国家”理论实现了对克罗齐“伦理国家”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实践哲学强调政治实践,超越了处于思辨层面的伦理政治史观;“完整国家”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相结合,突出个人的作用,超越了“伦理国家”忽视人的活动和把国家完全机构化的缺陷;“阵地战”将组织系统、工业系统纳入整个战争,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体化,超越了“消极革命”的不现实性。葛兰西和克罗齐关于建立文化国家的构想,实现了国家理论研究的意识形态转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漫长,艰辛而又是异常曲折,无数有识之士在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直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现实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革命才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回顾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20.
综观以往的科研成果,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在四者的关系上,哲学理念是基础,政治理念是核心,发展理念和文化理念则从根本上规划了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原则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