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案后迅速逃离是流窜犯罪最基本的活动规律。流窜犯罪在侵害目标、作案成员、作案地点和作案手段上有其自身特点。流窜犯罪的高发与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社会管理缺位、公众防范意识差、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强等因素有关。当前流窜犯罪的侦查工作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情报信息不畅、异地串并案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情报分析,加强管理和防控,以有效打击流窜犯罪。  相似文献   

2.
流窜犯,顾名思义,“流窜”是一种行为方式。简要地说,以到处流窜行为方式进行犯罪活动。流窜犯活动,地域较广,作案频繁,集盗、骗、抢、奸、杀于一身,手段狡猾。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流窜犯罪与农民中滋生出来的流窜犯罪较多。预防和打击流窜犯的基本措施: 一、地方公安机关,应把经常工作与  相似文献   

3.
流窜犯罪一词,不是规定在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犯罪,它是在公安工作的实践中对从甲地到乙地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一个总的概括。这种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活动的地域大,给侦查破案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对付这种犯罪一直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重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流窜犯罪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目前外出民工人员“回头”作案的案件有所增加。这种流窜犯罪同其它形式的流窜犯罪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就这种新形式的流窜犯罪略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流窜犯罪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秩序危害极大。打击流窜犯罪是公安机关一项繁重的战略任务。当前流窜犯罪特点:1、日趋团伙化;2、作案目标向高层次、多样性发展;3、侵犯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犯罪增多;4、销赃日趋公开化;5、向暴力型、智能型发展。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户口管理,组织区域性联防,搞好阵地控制,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侦查破案,建立专职的打流队伍。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对流窜犯罪的防控能力和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强,流窜作案人员开始把作案目标瞄向防范松懈的农村,向农村地区流窜作案,农村地区的流窜犯罪活动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公安机关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措施增加流窜犯罪的暴露程度,提高自身的侦查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遏制流窜犯罪在农村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对策: 一、从防范角度首先把住进出、栖身、销赃、作案这“四关”。 (1)进出关:交通是人财物大量流动的动脉,是流窜犯罪懒以流动的客观条件。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是流窜犯作案,逃窜的必经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采取流窜作案方式,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和监控。大量资料表明:在犯罪方式趋于流窜化当中,惯犯重新作案、潜心研究某种犯罪而成为职业老手。作案过程现代化、智能化、设计型的情况已经成为各种犯罪现象中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流窜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打击流窜犯应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弄清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制订打击流窜犯罪活动的对策,是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江西省丰城县在1986年抓获的15名流窜犯(不含本地外逃犯)进行剖析入手,试图就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及相应对策作些探讨。一、打击流窜犯罪情况丰城县地处赣中丘陵地区,靠近省会南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很大,是流窜犯作案较频繁的地区。从抓获的这15名流窜犯罪分子的情况看,有六多:一是成年人多。18岁至25岁的8人,26岁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起,本刊将进行“关于流窜犯罪的讨论”。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人、财、物大流动的过程中,整个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流窜犯罪,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四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个极大的困扰。在流窜犯分子中,有很大一批以“两劳”释放人员为主体的职业型流窜犯;有以经商为掩护的兼职流窜犯;有以弃农经商涌入城市的农民索取型流窜犯。他们流窜范围广,涉猎面广,具有一定隐蔽性,作案手段残忍、狡猾.犯罪方式有暴力型、有设计型,对社会危害极大。为了进一步探讨流窜犯罪的规律、特点,加深对流窜犯罪的研究,如何扼止流窜犯罪,本刊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讨论。热忱欢迎各地公安机关、公安科研、教学工作者参加讨论。来稿请自留底稿,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三逃’犯罪人员是危害社会安定的潜在隐患,并直接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抓捕“三逃”犯罪人员的成功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追逃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笔者联系工作实际,对当前“三逃”犯罪人员特点和抓捕对策,略抒浅见。一、“三逃”犯罪人员的特点1、流窜性。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分子作案后一般都抱有逃脱法律制裁和躲避政法机关打击处理的侥幸之心,认为一跑了之,拖几年就没事了。“三逃”人员正是抱有侥幸之念,往往在作案后畏罪潜逃,流窜异地。有的逃到遥远…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三位一体”的系列案件侦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类犯罪尤其是多发性侵财犯罪,日益呈现职业化、团伙化、流窜化的发展趋势,若不及时打击极易发展成为系列作案。对此,应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刑事技术和侦查办案"三位一体"的系列案件侦查模式,对系列案件实施精确侦查。  相似文献   

12.
流动犯罪是传统流窜犯罪的一种新翻版,以流动犯罪为特征,有计划、有目的跨省、市、县异地作案,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流动犯罪特点,构建“以静制动、以动制快、以快取胜”的打击流动犯罪机制,对于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平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系列犯罪,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连续进行作案的犯罪活动。目前系列犯罪日趋增多。这类犯罪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已同暴力犯罪和流窜犯罪一样成为当前刑事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就结合将乐县侦破的刘元飘和赖礼寿二起系列案件对系列犯罪及其对策并案侦察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流窜犯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动态型犯罪,不仅对社会危害极大,而且犯罪分子作案快、逃跑快、反侦查能力强,破案时机稍纵即逝,侦破难度较大,成为遏制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率的瓶颈。因此,必须针对当前动态型犯罪的特点,加强侦查信息工作,健全公安机关的预警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与犯罪分子打时间战,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流窜犯罪的最大特征是其犯罪空间的多变性,但是,犯罪分子既要作案就必须“落脚”,对流窜犯“落脚”方式的研究应当成为治理对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流窜犯的“落脚”方式大体有四:一是以旅游、采购、推销等名义租借旅馆,有的甚至长期“包房间”,作为活动据点;二是以探亲,帮工、找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流窜犯罪是刑事犯罪中难对付的一类犯罪,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流窜犯罪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首先是罪犯成员出现了五个层次: 一是以受过打击处理的人犯为主体的职业型流窜犯罪。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从西昌市所发生的流窜盗窃案件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新动向: 窝主提供线索流窜犯挂钩流窜犯由于四处流窜对当地情况不熟,因而,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难免出现目标不准确、盗窃失手、“效益不高”的情况,同时又由于对事主情况不了解,存在着被发现抓获的可能。为了出手成功,流窜犯罪分子一方面改进自身作案手法,缩短在现场的逗留时间,减少被发现的可能。另一方而,又通过在流窜地作案期间认识的本地人了解作案目标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入室盗窃主体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特征以及作案流窜性、地缘性、系列性特点,结合超大城市特质,通过公安科技专门预防、牢固基础阵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引导居民自我防范等途径,进行系统地预防治理入室盗窃犯罪。  相似文献   

19.
流窜犯罪是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市县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深入剖析流窜犯罪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在此,笔者仅从办案调查中所获的流窜盗窃案件的资料分析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五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流窜犯罪十分猖獗,从我处打击处理的犯罪分子的成份来看,不仅有流窜惯窃犯罪,而且还囊括了流窜诈骗、拐卖人口、走私、抢劫、强奸等犯罪,在流窜犯罪的各种形态中,以流窜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些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破坏了我们铁路的行车安全和声誉。及时研究流窜犯罪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我们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以这种犯罪为线索,探讨一下流窜犯罪的特点,证据认定中的困难和对策以及审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