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是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以及留守人口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析及转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解析,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变,既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农民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大方县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淄博市全市人口417万,农村人口248万,占淄博总人口的60%。要顺利完成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任务,主体是农村,关键是农民,重中之重是农民素质。近年来,淄博市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在对策部分提出,一要保障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二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三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四要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五要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六要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历史时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重要责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以学校教育为龙头、民政层面的教育为平台、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民政、家庭三方面力量结合起来,从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才能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问题。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依靠政府改变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本文从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只要政府重视、社会各方面关注,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好。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产生了大量闲置劳动力,加上参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又极微薄,致使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服务业,妇女则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那些常年留驻农村的妇女被社会学家称为"农村留守妇女"。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职业教育,对提高我国妇女整体素质,稳定农业生产,确保我国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在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促使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增加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转移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三留守”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社会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融人城市直接引起的。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约有2.5亿,这些劳动力以男性和青壮年人为主。在这2.5亿背井离乡的“流动大军”背后是大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他们被统称为农村“三留守”。在这个“流动时代”,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三农"问题面临的矛盾及深层原因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平 《理论前沿》2003,(19):16-18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小集镇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人口城市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对人口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虽然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对“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进行了理论的或实证的分析,有一些研究还专门阐述了“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但直接就两种转移模式,及两种模式各自对人口城市化产生的推动效应进行比较的,应该说还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就“就地转移”模式与“异地转移”模式各自对人口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效应及其特征作比较分析,并提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的青神、金堂两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人身安全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令人堪忧.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立体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加强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有助于创建农村和谐家庭,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对劳动力的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省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云南省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个被称为"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随之出现。她们面临着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感、夫妻情感缺失、教育子女乏力等诸多问题。如何分担背在农村留守妇女身上的生产务农、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重任,减轻压在农村留守妇女心中的教育、婚姻、安全等精神负担,有效地带领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留守老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亟需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留守老人"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果这批留守学生没有教育好,将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本人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对策,力求改变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亦随之突出起来,一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入世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及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和方法,我们以山东省沂水县为重点,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沂水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山区大县,拥有111.6万人口,其中约有100万在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2亩,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通过这次调查看,全县在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