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权力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政党,对公共权力具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每个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本质,内在地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融贯其中,在实践过程中争先创优,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政党,对公共权力具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指明了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权为民所察指明了权力的主体和运行,权为民所用指明了权力的性质和归宿。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确定科学的选举程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规范权力的运行流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评估权力的运行绩效,务必做到“绩为民所考”。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构筑和谐的党群关系需要共产党人持有正确的权力观。安徽凤阳小岗村书记沈浩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正确权力观的代表。通过对沈浩的权力观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角度探讨了当今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提出通过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利益整合功能;完善权力监督法规制度等途径来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掌好权用好权的风向标。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时期,了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深刻内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厘清权力观与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党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好地推进和谐党群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七一"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诞展的重要纪念日,作为一种政治仪式,"七一"带给我们的除了历史的记忆和生日的喜庆之外,更多的是以整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因而,"七一"纪念活动在总结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的人民观、服务观、责任观、监督观等观点。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历史发展整体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2002年初关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诚心诚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讲话精神,对党员干部权力观与人民群众利益观内统一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少数公职人员化公权为私有的原因,并侧重从党员干部自律层面提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建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连续性体现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都坚持了统一的思想路线、共同的价值目标、领导和依靠力量、理论渊源,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申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从最初的独特命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范式"的"引入"从表现上看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但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本质内容的发展使然.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方法、基本原则提升为理论范式同时相应地确立其鲜明的研究范式地位.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大课题,而且应该是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各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个理论范式并把它作为基本研究规范,最终使之成为中国学术的国际身份和象征.以"范式"概念为例,需要辩证地评估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内涵,并针对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存在着不正确的权力观,在运用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找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是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逻辑层面分析是一个整体上很严密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品格的必然产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双向度的概念,应该从理论发展创新的大众化和理论面向大众的宣传、普及大众化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来科学概括。前者主要揭示理论要来源于"大众",内容要体现"大众"的形成过程;后者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回到"大众",为大众所认同和信仰的"化"大众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前后相衔接、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系统梳理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表现出整体性特征,它是理论、实践和历史的统一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整体性研究,从不同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可以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之所以能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他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密不可分的。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方法,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且以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在毛泽东成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方法论价值,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为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与时代特点、中国现实相结合的过程及产物。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科学观点,以对待真理应有的科学、严肃的态度去认识马克思主义"三化",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而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史,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认识史。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基础和前提,立足中国实践、紧贴时代发展是关键和核心,坚持不懈地同"左"、右错误倾向作斗争可以深化认识,坚持整体的理念、视野和方法是要求和保障。这些就是我们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所形成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承继与挑战——再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克思主义还原成信息本身,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依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视域所面临的有利和制约条件做出概略分析,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是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和方式,总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崭新领域,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人民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领导干部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滋生了不正确的权力观。因此,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便成了当今权力观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现实性与紧迫性显而易见.权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权力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权力观是掌权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树立现代政治理念,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