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粮食是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发展粮食生产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发展粮食的关键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了广大农业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区粮食生产发展的回顾,分析了目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针对我区粮食生产实际,提出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与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支撑作用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培训是基础。因此,在我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重视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处理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新要求,努力为生产一线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跃式发展。一、辽宁省农技体系科技培训的人员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据统计,辽宁省共有四级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1306个。其中县级机构143个(包括县农技中心及个别独立于中心之外的植保、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 2 0 0 0年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加快农垦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 ;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转变推广机构服务和经营机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提高农业干部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国外农业展开激烈的竞争,我国农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这使我国农业有可能成为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制约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当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农业科技落后。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一、科技落后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农业科技水平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这是导致当前我国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广大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开始从温饱逐步向小康过渡。但与全国相比,云南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还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状况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农村和农民的教育与科技状况存在明显的差距,使我国农村科技进步贡献率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效率不高,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现代社会中,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农民自身素质也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文化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多种多样,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是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粮食安全观念;要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在受人口刚性增长、国内消费升级、城市与工业用地拓宽以及灾难性气候等因素的硬约束下,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抗灾减灾能力、服务网络体系等多种能动性因素的制约下,未来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以江西为例,粮食主产区能否继续为平衡国内粮食供应做出重要贡献,关键看其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云南省巧家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取得了屁著成效。一改善。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科技综合配套,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高稳产农田增加95500亩,土地亩产增加500元以上;水利工程增加蓄水65383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6780亩,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64%,提高了39个百分点,项目区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产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是当代农业的根本矛盾,着力克服弱质性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农业生产力独有的特殊性。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特点、生产关系形式、市场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要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形式的优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模式应是以高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议运用好“两只手”实施“双补贴、一回收、一专营”的大政策,大幅度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变为一个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延边的农村经济和全国一样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但是,由于延边的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根据延边农业的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是最根本的举措。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国有代表性。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是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土地资源约束、消解农业劳动力投入趋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引导、建立和壮大高素质职业农民群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自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技术升级、新型农民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政府当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帮助合作组织拓展产业链条,在规范整合中提升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林牧渔业中的名优特良种迅速得到培育,迅速得以普及,山东的农业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但良种工程推进中存在良种研究机构组织不合理、科研与生产脱节等问题。应建立信息化农作物良种产业,不断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种子的培育研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包括城乡社会发展的和谐,现实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是影响和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关键。不仅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体制创新,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循环农业: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一般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循环农业具有资源投入少、能量效率高、物质产出多、环境污染少、系统功能强等诸多优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循环农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等循环农业的相关内容。作者在对我国循环农业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的若干特征,提出了未来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对当前及今后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发展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等正的方面,还从土地面积减少、土地价格上升等反的方面影响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目前城市化的滞后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集约型发展。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带动农业的集约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生态产品和林产品已成为我国最短缺、最急需发展的产品。我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而我国林业的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和生态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林业生产关系不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江西是全国最早开展林权改革的试点省之一,成效显著。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林业生产关系适应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西林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排头兵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