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分析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完善。面对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现状,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企业破产兼并力度,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及其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加快整个技术进步及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有资本实力的增长,全面增强其控制力与影响力,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既要牢牢掌握控制力,又要努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国有经济“两力结合”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有经济中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因为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使用较少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原有的产出,或者使用原有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而获得更大的产出。笔者认为,科技创新是实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与竞争力有机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调整国有经济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在国有经济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抓好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国有经济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就必须提高国有经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竞争力是控制力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分析了影响国有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企业体制和经营者素质三个方面问题,围绕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多种经济成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逐渐暴露,必须加以解决,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最具活力的经济,要逐步改革土地和土地规模经营体制,促进这一经济成分的健康发展。个体经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实际上它们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有份量的组成部分,今后还应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非权宜之计。本文认为,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是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使市场机制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是改变我国企业成长发展方式的关键性环节,其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何伟 《理论前沿》2008,(1):33-35
国有企业只是公有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唯一代表,股份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有经济应该科学定位,社会所有制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国企改革必须有进有退,盲目坚持国有经济基础论的负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发展混合所有制需要转变观念、构建法制环境、培育市场环境、完善制度体系、确立文化认同、增强国企自信。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国资监管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一个难点。结合我省外派监事会制度两年来的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当期监督、提高监督时效是化解难点、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国有经济比重的降低不等于社会主义因素的减少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有偿转让 ,按照国际社会的说法属于“私有化” ,但我国绝不能因此有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领域是必然趋势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防止私人资本对国计民生的垄断 ,而不是通过股份制形式控制更多的民有资本  相似文献   

12.
一问:国有经济是否具有意识形态意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障功能?中国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条”,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标识。中国国有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一般性质,更具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国有经济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关于“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的讨论均不应该无视这样一个大的制度背景。国有经济“进”还是“退”不过是策略问题,是因经济环境、条件变化而作出的某种适应性调整,而其意识形态及制度保障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成绩巨大,但仍然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应该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明确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深入探索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有效方式,进而实现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有重点地在产业分布、董事会建设、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民所有的性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阐述,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国资委将以十七大精神统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按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国资监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全省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仍然存在着令人不如意的地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国有经济需要绝对、相对控股的领域,对一般竞争性领域内的国有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建立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关健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原则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志晓 《理论前沿》2002,2(2):27-29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措施 ,要在坚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调整布局 ,坚持有进有退 ,加强引导 ,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十五大以来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提出要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是探索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新举措,旨在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国有…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面向新世纪,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发,对国有经济进行定位和战略调整。 根据我国的实际,对国有经济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国有经济的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稳定功能、引导功能、支撑功能和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国有经济的职能重新科学界定在四大领域,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面。国有经济职能的这一重新定位,主要是由国有经济的内在本性和制度特点决定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国有经济重新定位的实施,要遵循有进有退、共同发展和分类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而肾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是要坚定信心,最重要的是在干部中尤其是在高层领导干部中树立起搞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信心。其次要充分认识我国国有经济在现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认它们的功绩和现状,处于困境的原因和性质以及发展前景,进而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