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网络聊天这种受到大学生普遍青睐的新兴交流渠道,在人际交流中发挥了辅助性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将网络聊天与面对面、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五种人际交流渠道相比较,发现大学生对其信任程度低于面对面、书信、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处于信任层级的底端;相对于较多出现在面对面交流中的主动型谎言,网络聊天中的谎言更多的是被动型的;网络聊天特殊的交流群体和信息表现形式,是影响大学生对其信任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修订的Rotter人际信任量表,对北京市五所大学的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于女生;关系信任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二年级分别与三、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信任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教育管理建议:第一,对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指导工作;第二,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以探索人际信任在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网络登陆频率上、主要网络交流目的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人际信任低分组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现实人际信任高分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北京市交通警察常态工作状况下人际信任和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人际信任分为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的信任以及对同伴或家庭的信任两个维度,将此两个维度归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从警时间、职务等个人属性。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交通警察在常态工作下的人际信任现状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男性罪犯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经对黄石市380名男性罪犯完成社会支持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问卷,可得出结论即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影响孤独感水平。所以,人际信任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了当前人们的政治参与.研究发现:其一,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少,但是参与方式呈现多元化,并且个人维权参与多于集体维权参与;其二,社团参与、人际信任和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作为社会的资本,对于人们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作用;其三,培育社会团体、增强人际信任和人们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是当前促进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霞 《工会论坛》2005,11(3):53-54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实施人本化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必须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个人聪明才智与集体创造能力的和谐统一;必须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条件,促进组织与个人和谐共进;必须启发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优化企业内部文化环境;必须把企业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种无形的资产来经营。  相似文献   

8.
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可以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识别;有助于增强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使个人更好地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有助于消除误解和不信任,进而建立一种容忍、接收、改变和信任的人际交流框架;还助于人们更多地关照不同文化的新角度、新见解和独特智慧,从而提升和丰富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9.
基层领导干部构建干群互信关系之人际信任的方法是:借助灵活、恰当和有效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是基础和前提;与群众沟通交流过程中传递真诚、体现诚信,是最理想、关键因素;谋求建立长期、密切的情感联系,可以使前两个要素产生乘数效应的因子;此外,要注重加强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提升,杜绝种种外在欺骗或伤害群众行为。基层领导干部构建干群互信关系之制度信任的方法是:在农村或社区这样一个社会单元,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好制度是重中之重;在行政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单元中,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是使群众形成制度信任的第一要务;在农村或社区构建制度信任,党员干部要力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加强干群互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构筑普遍信任的四大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信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针对中国人的信任结构中缺乏普遍信任机制的论点,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普遍信任的机制正在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但不排斥普遍信任,还孕育着普遍信任机制成长的因子;日益完善的市场机制为普遍信任的孕育生长提供了前提条件;蓬勃发展的中间组织成为普遍信任建构的有效组织保障;而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存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结构进行的考察表明,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结构遵循交往圈假设,即最高为典型特殊信任,其次为非典型特殊信任,再次为非典型普遍信任。其中,典型普遍信任最低;城市新移民以朋友代替亲戚、同学或同乡为最信任的对象;从信任感的建立机制来看,亲戚是城市新移民社会信任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建立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这一结果显示,关系的断裂使得城市新移民社会信任的建立过程更加艰难,新移民呈现出交往但不信任的倾向。为提高社会的整体信任程度,外来移民的社会信任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用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与Bongd的DSQ(防御方式问卷)经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本问卷调查了江西师范大学与江西中医学院的4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防御方式问卷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成熟的防御机制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中间型防御机制不呈相关,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借助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以宁波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为例,探讨了行业协会自治权的社会基础、保障机制和运行模式.论文提出,随着我国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协会自治权的运行模式正从人际信任趋向于普遍信任,如何建立起一个行业的系统信任,尤其政府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将成为行业协会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山东省村民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公共危机背景下社会信任对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村民整治行为响应受到制度信任、人际信任、风险感知和参与意愿的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参与意愿、人际信任、制度信任、风险感知;社会信任和风险感知对参与意愿也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能够正向促进村民风险感知。此外,社会信任还能够通过风险感知和参与意愿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信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中国信任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透视中国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1951年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信任的方式———特殊信任(particularistictrust)与普遍信任(universalistictrust)。前者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准家族关系之上。后者则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他认为,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是一种难以扩展到血缘关系之外的其它人群之中的信任机制,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则在《信任》一书中分析,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的低信任会阻碍现代商业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片面、自我定位偏差、就业及职业胜任出现问题、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调适能力低下等几个方面.我国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性危机凸现了转型时期特殊社会背景及其呈现出的结构性、普遍性、双重性及伴生性特征.这一问题应从教育改革、加强适应性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人调适等几个层面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为现实中国人的解放、生存、发展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他的人学思想既体现出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又极富个人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社区信任与社区治安的相关性,可以从制度信任、一般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四个维度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社区的信任水平与社区治安的状况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社区的信任水平越高,社区的治安状况越好,社区成员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评价越好;反之,社区的信任水平越低,社区的治安状况越差,社区成员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评价也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