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产业结构需要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恰好提供这样一个机遇,推动河南省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各项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新能源产业、通信基础设施产业、旅游产业得到转型升级,依托郑州航空港、中原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通过对外贸易投资、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政策沟通机制,推动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湘潭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湘潭要借助国家推进全域旅游的政策契机,全面和精准把握湘潭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加强战略谋划,找准发展路径,科学把握在全省旅游版图中的定位,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全域城镇化推动全域旅游,通过要素重组、产业融合,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以此强力推进红色旅游的转型升级,提升湘潭在全省旅游产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康养旅游国际上称为医疗健康旅游,是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旅游业综合性、带动性的体现.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示范区和旅游资源大省,康养旅游产业作为山东省布局的五个前瞻性产业之一,是推动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文章主要从山东省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入手,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目前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提出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在加快桥头堡建设中,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促进旅游资源要素流动,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云南旅游产业培育成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取得旅游产业更大的突破、更好的发展、更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文旅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胶东经济圈内五市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域,通过经济圈文旅产业的现状、共生界面解读,提出适合胶东经济圈文旅深度融合的模式、共生路径,为促进圈内经济平衡快速发展,促进山东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市为例,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时序演进规律。首先,构建其理论基础,即竞合理论、创新理论和保障机制理论;其次,分析促进中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前端动力机制(资源重构)、中端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和后端动力机制(环境平台)的时序演进规律。本文还提出了相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为乐山市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佛、道教文化是乐山市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应充分挖掘佛、道教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为滇中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从转变发展方式着手,以昆明中心城市带动、加快推进滇中旅游业综合改革,促进旅游资源要素流动,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滇中旅游产业培育成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滇中旅游发展步入沿边开放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型升级是挑战,更是机遇,旅游产业发展更是如此。以桂阳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例,要完善和提升景区整体功能,叫响工矿旅游大品牌;巩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挖掘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创立千年古郡文化品牌;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打造宜居乐游休闲品牌;提升和强化旅游行业,开创休闲旅游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市是传统的茶叶产区,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茶旅融合互动发展对促进峨眉山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峨眉山市积极推进茶旅产业一体化发展,但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程度较低。同时,还存在各种乡村旅游资源各自为政的现象,茶文化、佛禅文化、休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没有充分整合,尚未形成合力。坚持茶旅融合,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茶旅融合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地统一起来,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伴生出现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单一的自然资源旅游弊端已经开始显现,探索和研究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式、新方法、新举措,促使海南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公共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海南旅游业的复合发展和提质升级,成为一项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如何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生产力,促进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为海南旅游提供新的增长点,促进其向高附加值、精品型的体验式、介入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长清区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旅游总量规模不够大,集约化程度不高,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服务功能不够健全,旅游综合效益不高、投入不足,旅游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促进长清区旅游产业发展关键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增强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着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抓产业转型升级、促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兴,则经济兴.云南省华坪县应审时度势,下定决心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统一思想,凝聚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推进华坪产业转型升级,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关键在投资.中共华坪县委、县政府认识到,随着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华坪县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汇聚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张霞 《社会主义论坛》2020,(5):F0003-F0003
云南省临沧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厚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文旅服务模式,深化以文促旅,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为基本路径,形成民族文化魅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项目融合。依托临沧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深化以文促旅,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开发中。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土地资源因其稀缺性、独特性、区位性等优势,已经成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和支撑力量。目前,国家政策支持、国民收入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信息化建设都有利于盘活旅游土地资源,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乐山在规划、开发和利用旅游土地资源时要避免旅游土地资源利用的同质化,防止旅游土地资源利用项目虎头蛇尾,确保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的目标,是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乐山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乐山大佛与峨眉山景区的品牌效应,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传统旅游转型升级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核心景区,拓展外延空间,完善产品模式,切实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规模最大、增势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对于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国际旅游胜地,必须争取国家支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旅游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作为国内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之一,大兴安岭立足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重点确立了建设国家级养生旅游度假区和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富民兴区"的发展战略,使全区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升温、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低碳旅游业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乐山大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符合国家宏观政策,顺应乐山城市及旅游业发展需要,也是满足景区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结合规划区旅游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实际,为发挥度假区优势,实现文旅项目配套、功能相互承接,度假区的功能分区为"一心三大片区",形成以乐山大佛景区这一旅游资源为核心,建成融合各类文旅项目的接待服务复合体,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市的旅游综合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常见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模式固化的乡村旅游难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可持续发展受阻,逐渐呈现出下滑态势。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凭借跨界融合优势,整体发展良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产业跨界融合是二者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审视融合发展现状,找寻问题症结,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