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根源,一是大学生经济地位不独立;二是政治参与能力不足;三是政治判断力不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对于其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服从型"向"参与型"过渡的学校管理方式,健全制度化的大学生参与机制,是消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行为不力的局面,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在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参与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素质,也应是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要求之一。对在校大学生政治参与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出总体良性发展,表现为:良性的政治认知、积极的参与态度、鲜明的参与主体性和独立性等。但局部也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参与动机的功利化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本也应有较高程度的政治参与。然而,透过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途径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政治冷漠已日趋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影响这种政治冷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历史、就业压力、学校教育等方面。青年一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政治参与影响到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必须找到相应的策略,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并实现理性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南442名大学生的选举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高参与率下存在较大面积的投票质量不高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能据此简单地将大学生定性为“政治冷漠”,政治效能感较低应该能够较好地解释他们的选举参与行为,因此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改善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公民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民族群众受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其政治参与具有宗教性、依附性和疏离性等特点,这对于当代民族政治参与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文化过度的特征,表现为在政治认同上向现代政治认同转变;政治人格特征上向多重性和独立自主性转变;政治态度上主流化趋势比较明显,由参政冷漠向参政热情转变。因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必须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7.
隐性民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使大学生接受并践行民主理念、形成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人格的必要途径。高校进行隐性民主教育,管理部门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践行民主管理;教师应以自身言行,向广大学生示范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具有自身的价值性和组织性,但由于自身的认识和精力的不足,大学生政治行为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目前,大学生政治行为基本有分散自发型和组织制度型两种。为了应对政治多元化冲击,促进国内民主政体发展;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完善政治角色;提升政治教育质量,发展政治文化的需要,大学生政治行为应该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治主体意识,提升政治教育质量,规范网络资源四个途径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9.
消除政治冷漠 促进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冷漠是民主制度的大敌 ,政治参与则是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前提。目前 ,社会上蔓延的政治冷漠情绪不但是对个人政治权益的疏忽 ,也是我们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损失。因此 ,在当代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消除政治冷漠 ,促进民众政治参与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的法治人格主要表现为:“个体优位”观念强,“尊敬他人”待提高;权利观念总体淡薄,维权能力不容乐观;自担责任意识差,机智应对社会责任;政治参与热情不足,缺乏法治追求;知行脱节,未形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封建特权文化的残存,法制建设中的问题,法学教育的价值缺失制约着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培养。只有完善民主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塑造遵法榜样,改进学校法治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