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阐述在协作劳动和对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并指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积累的资本属于财产性的收入,物质形态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要注重研究和运用地租理论等,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永强 《理论前沿》2009,(22):15-17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的级差地租量规定的表述,并不是马克思的最后规定,而只是马克思在论述级差地租理论行程中的中间结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虽然土地的改良使各种不同的等级的土地之间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级差地租量的变动趋势并不是下降,而是上升;在城镇土地经济活动中,由于土地这个生产要素的稀缺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级差地租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对城镇建设用地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地租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极差地租是土地经营权垄断在土地等级不同条件下产生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各区地租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租佃形式。这种现象蕴含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当前,遵循极差地租规律发挥地租的经济潜力,以地租为保护耕地资源的砝码,合理配置规范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及收益权,盘活土地经营方式为农民创收增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任何一个经济范畴,都是一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m,作为单件商品和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一种价值形态,从而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或理论表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这两点划分为两大理论前提,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原理。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和把握这一理论 ,对社会主义的再生产活动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第一个在广博和自觉的方式上说明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态。所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都阐明过。问题是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规律是作为思维的规律硬加在自然界和历史上面而不是从它们当中抽引出来的。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从黑格尔的唯心论中挽救了辩证法,使其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成为科学的理论形式,并运用于历史领域。马克思在他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尤其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因此可以说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创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33页)的恩格斯  相似文献   

7.
试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时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时空学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里 ,马克思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出发思考和阐述时空问题 ;第二阶段 ,马克思把生产劳动作为时空的源泉。马克思认为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三大形态中 ,时间和空间都是在相应的劳动方式中展现出来的。马克思的时空观是从人的生命的根本追求出发 ,始终把考察的重点放在时间概念上 ,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是空间的本质这一思想。马克思把时空问题放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揭示了这一历史条件与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对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的时空观的考察出发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形态时空理论 ,强调在三大社会形态中 ,时空概念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马克思本人对宗教问题极为关注,宗教批判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马克思早期对政治经济的批判最先是透过他对宗教的批判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得以可能的最基本前提。毋庸置疑,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但其在对宗教进行无情审判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发展投注了大量的同情和关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其理论深层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情怀。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演进过程与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克服,即树立以实践范畴为理论核心的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的第一次尝试.在该手稿中,马克思所确立的基本范畴如私有制(所有制)、工资、资本、地租、劳动、分工、货币等,成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及其理论构架的基本点;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及其利益关系的探讨,力图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因此,该手稿对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围绕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理论形态的基本理论概括、理论概念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从社会主义特征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从共产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探索内容也极其丰富,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某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显现出其局限性.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处于怎样的一种历史境遇中?应该怎样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分析?又应该怎样根据变化了的当代社会去丰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加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我们必须立足于新的视角,重新思考社会形态问题,根据变化了的当代社会去丰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特质,丰富其自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形态的反思中,"回到马克思"的口号再度崛起.从哲学维度上审视,"回到马克思"对于推进哲学的发展,有正本清源的意义.但是,由于马克思思想本身是一个发展过程,包容着理论"矛盾";马克思思想的产生有特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解读马克思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又怎样走出马克思,存在一系列谜点.解开谜点的关键,在于要把"重读马克思",与解读马克思主义产生150多年以来的人类发展历史,与哲学发展史,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这一现实本文相联系,才能读出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现实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就未来社会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本文想就对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解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要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必须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占有主体、占有客  相似文献   

14.
肖勤福 《理论前沿》2003,1(20):25-26
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对于劳动剥削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个价值量。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发现。然而,马克思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生理解剖”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进而获得这一发现时,对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到底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却有一个逐步深化其认识的过程,即从最初“出卖劳动”的提法到后来“出卖劳动力”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勇于自我否定和创…  相似文献   

15.
列宁作为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家,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之一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列宁肯定了它的理论价值,认为它作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反映,饱含革命元素,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方法论等不同维度,为马克思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启示。列宁分析了它的理论限度,认为它在地租观、国民收入说、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流通理论、资本积累等问题上,存在理论矛盾,认为它的理论属性在现实表现上具有阶级狭隘性,在理论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6.
把马克思的价值概念锁定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面是对《资本论》的误读。与斯密的价值概念多种定义相似,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包含劳动价值、生产成本价值(生产价格)、供求拉动价值(市场价值)和要素竞争价值等多重形态。与斯密相异的是,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多重形态是相互转化的,而不是相互平行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就是辩证法和科学方法在定义概念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过去,原苏联学术界一直认为,“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创立的,而把社会历史划分成原始公社的、奴隶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看成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并且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居中心地位。 近些年来,前苏联学术界有人对上述见解提出了异议。突出的例子是,B·伊诺泽姆采夫连续发表文章,认为根据马克思的形态理论,社会形态只有三种:古代社会形态、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而逐步完善的.反映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即在意识形态一词的确切使用意义上,存在多重维度.这一特点加剧了包括‘虚假性'问题在内的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后学者在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持续不断的争议.本文试图结合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分析马克思有关这一概念的代表性理论文本,尝试厘定其为意识形态的涵义设定的几种维度,发掘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差别性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一生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观恩格斯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在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马克思终生忙于《资本论》的创作等原因,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多是由恩格斯完成的。通过《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和书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恩格斯不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就不可能配合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其作出基本阐  相似文献   

20.
新近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山东大学哲学系王复三、汪建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修订版 ) (以下简称《教程》) ,是马哲史教材建设史上的一部上乘之作。书稿的修改突出了三个方面的令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从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演进的轨迹的要求出发 ,历史地说明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和它的内涵的科学形态 ,从而对青年马克思成为完全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者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二是从考察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出发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命运进行反思。三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