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将实现人类解放和建构真正共同体作为毕生的理想追求和终极价值。马克思从四个维度阐述了真正的共同体,即真正共同体的经济面相:扬弃"货币—资本"共同体,重建个人所有制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真正共同体的政治面相:"与个人隔离的虚幻共同体归根到底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打倒";真正共同体的精神面相:终结观念支配现实的神话,需要"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真正共同体的交往面相:"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外部条件。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迪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分析批判"自然共同体""虚幻—抽象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创性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建设仍需要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指引,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继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当今时代、当今世界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强大了,中国要往哪里去""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集中解答。理念的提出,源于历史使命驱动、时代发展推动、文化基因能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放眼世界发展与人类未来,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谱写和平的音符,为中国人民的复兴梦想与世界人民的幸福梦想架起相通相融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和主旋律。边疆地区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宝贵的遗产,承载了各民族的集体记忆,有助于维系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契合和心理认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老州长召存信被誉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压舱石""定海神针",联系召存信民族团结事迹,深入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实践,有助于以学习宣传召存信为切入点,探索铸牢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云南统战资源丰富,是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三个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在科学分析云南省情的基础上对云南提出的战略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永恒主题。多年以来,云南统一战线服务"三个定位"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正在夯实、各项行动正在深入、良好形象正在树立。在云南"三个定位"发展中,统一战线必须进一步发挥其"大联合""稳定剂"和"助推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环境、加大宣传,助推统一战线服务"三个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再呼吁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带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采取具体措施,从国家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认同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只要各国人民通力合作,就能实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国别、地域、民族及意识形态的"国际观""全球观""世界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致力于倡导全球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宏伟愿景。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大同世界""天人合一""协合万邦""中和位育""修齐治平"等优秀"和"文化思想。在服务阶级属性、推进实践方式、构建科学内涵、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出超越性,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共同体变迁过程中农村青年的思想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村共同体正经历着现代化的转型,现代"社会"正冲击与消解着传统共同体。这一过程导致了农村青年在认同、信任和接纳这三个核心价值层面出现了变化、矛盾与冲突。他们向往城市却认同农村,人际交往圈子在扩大信任圈子却在缩小,对新成员的接纳与选择并存。在冲突中,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共同体需求,并自发外移共同体以满足归属感,维持共同体以满足安全感,返回共同体以寻找确定性。新农村建设除了要继续发挥它的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外,还应该强调它的社会功能,将"新农村"建设成为既保留传统共同体核心价值,又能有效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以调适农民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冲突与不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自然式共同体""虚幻式共同体"批判、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体"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国的对外援助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一直以来,积极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突出实用性的多元化援外方式始终是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底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家安全工作应逐步从传统国家安全向现代国家安全转型,共同体理论更能适应现代国家安全理念对国家安全机制的指引。国家安全机制共同体的属性体现在共同体关系的互助性、共同体功能的自足性和共同体范畴的多元性三个方面,共同体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安全机制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培育国家安全共同伦理是实现共同体关系互助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国家安全多方参与机制是实现共同体功能自足性的基本保障,增进国家安全协作力度是共同体范畴多元性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认知与理解直接决定着大学学科构建与发展的质量。当前普遍存在着随意将"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交替使用的现象。有必要通过辨明二者的内涵,厘清大学学科发展之道,让学科发展回归大学自身的逻辑。考察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与存在合理性发现,大学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于大学即学术共同体这一基本事实,从学科构建到学科发展再到形成完善的学术共同体应该是现代大学发展成长的必由路径。当前我国大学学科发展迫切需要办学者摈弃对于学科绝对数量的功利追求,树立学科发展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核心理念,重新回归基于学科发展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的理想,确立基于学科与大学的互动来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的发展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省全面发展进行了再部署。滇中引水工程作为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在建工程项目之一,输水线路长达664公里,全线隧洞长612公里,施工工作面总计326个,跨越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六州(市),是云南省有史以来和目前全国在建引调水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和城市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关系的认识.近一个多世纪来,这一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对立论"到"现代城市与共同体相容论",再到"现代城市共同体形成过程论"这样三个阶段,滕尼斯(F.T0nnies)的"gemein.schaft/seUschaft"理论、麦基佛(R.M.Maclver)的"community/aussociation"理论和奥田道大的"城市共同体"分析模式分别是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经济进入加速调整的"深度不确定"新常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超越传统意义的"城乡统筹关系""城乡一体化",走向"城乡共同体融合"。城乡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推动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新发展格局"开启了城乡共同体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其又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缩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不仅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还使社会主义理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大致经历了原始民主共同体、宗族共同体和拟村落共同体三个阶段。建国后政权的力量打破了共同体坚固的外壳,农民并被纳入超经济形式的单位之中。但由于在单位中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并不相符的外在权力,因而并非出自农民自愿。改革开放后,小共同体又有了勃兴的迹象。它给予了成员温暖的时候,又用默默温情的纽带将人束缚于共同体的母腹内,使之享受温暖而不想走出共同体半步。由此阻碍了农民包括个性和权力意思等主体性的发展,消解共同体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推动永胜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是永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决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的重要指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要求和期盼,持之以恒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系统谋划推进,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永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