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异彩纷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发展的传统、作家的生活方式、创作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南北文学进程、南北文风、文学创作技巧、文学题材选取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工问题的凸显,打工文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打工文学以敏锐的笔触描写了农民工的奋斗与挣扎,表现了作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本文介绍了打工文学中展现的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形象,以供研究农民工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没有生活积累,读书同样可以获得“生活”,使你具备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作家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搜取生活的元素,然后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技巧,把这些元素组装起来,使之成为给人带来愉悦的新的文学制作。不同的作家只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扬长避短。或以生活积累丰厚见长,或以博览群书取胜。如果二者兼而有之,自然当属上乘。  相似文献   

4.
回顾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可以看出 ,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几代作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纷纭多变的社会历史情境以及作家自身禀赋、经历等的规约 ,文学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有忽略世俗生活、片面追求所谓“终极价值”的倾向。这种状况在 90年代以后才得到改观 ,而世俗与理想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知青文学一直是当代文学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知青文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往昔生活简单的复制与回忆,成为一代知青作家解读生活、解读人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知青文学注重的是知青群体话语,伴随着8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知青文学多以呼唤人的总体价值与尊严,重塑知青的精神群像为指归;进入90年代,知青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维度,关注的是那场动荡之中个体命运的荒谬与无奈,挣扎与自救.  相似文献   

6.
池莉与梁贵子是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韩两国文坛并在文学界引起轰动的作家。她们以敏锐、独特的文学视角在两国文学界获得了普遍的赞誉。她们用自己亲身的平民体验,关注着现实人生。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种种烦恼进行仿真描摹,再现了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尽管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但对她们的研究,将会使读者从中吸取更多的文学精髓,从而对于中韩两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撕破了资产阶级"温文尔雅"的假面纱,真实地表现了美国社会的残酷和虚伪的本质.而另一位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不可忽略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擅长写动物寓言,在他的多篇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当中,主人公曲折坎坷的经历象征着人类社会人们的生存斗争史.<野性的呼唤>是他的动物小说中重要的一部.这两位自然主义作家身处美国的19世纪末期,19世纪90年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垄断阶段,这个时期贫富两极分化明显,有钱人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却挣扎在死亡线上.同时,"美国梦"的破灭让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绝望的情绪之下.一种更为尖锐的现实主义出现了,那就是自然现实主义.而德莱塞和杰克·伦敦正是这批决心打破豪威尔斯所主张的文学应该表现生活中微笑的一面的论调,把社会残酷和矛盾的一面表现在读者面前的年轻作家中出色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自90年代以来,作家对人性之大欲进行了毫无节制、毫无边际的张扬。这些过去作为文学主要批判与否定的东西,如今却成为作家们热衷的对象。作家走向自身的反面,进入到了文学所斥责对象的丑陋行列,失去了羞耻感,作家的作家意识--角色意识和道德意识--被放弃乃至被抛弃。作为文学命运的担当者,作家为文学的义务与责任的使命意识异变为谋权谋利谋欲的生存意识。这正是作家良知的消失。作家良知的消失主要体现在作家欲望书写中艺术良知的消失,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社会良知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10.
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反映生活;侦探小说作家不仅运用形象思维,而且大量借助逻辑思维并辅以模糊思维和灵感思维来塑造文学形象。经常为侦探小说作家所运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回朔推理等,它们构成侦探小说叙事的原动力,形成侦探小说特有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撕破了资产阶级“温文尔雅”的假面纱,真实地表现了美国社会的残酷和虚伪的本质。而另一位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不可忽略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擅长写动物寓言,在他的多篇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当中,主人公曲折坎坷的经历象征着人类社会人们的生存斗争史。《野性的呼唤》是他的动物小说中重要的一部。这两位自然主义作家身处美国的19世纪末期,19世纪90年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垄断阶段,这个时期贫富两极分化明显,有钱人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作为工业文学一个分支的石油文学,在当代文坛上异军崛起,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现状看,石油文学虽然还未形成一个流派,也没有推出有影响的、足以深孚众望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但是它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油味”,仍然赢得广大石油职工的欢迎,为了张扬石油文学的旗帜,石油企业许多有识之士在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本体精神:生命的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本体精神-生命的激情,即作家以自我的激情在向世人诉说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而作家生命的激情则是文学得以诞生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把文学课的讲授过程看作是一种文学接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涉及到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艺术风格等一般性知识点的介绍与认识,更要有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感悟与深层分析。在文学接受阶段,活动的主体是读者。相应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读者主体论出发,把自己当成读者,尊重文学活动的规律,发挥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作家、作品、世界构建有力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文学现象,即青年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实践,在每一个文学发展阶段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一次文学新潮的涌起,几乎都与这个群体有关,即或是中年作家以其创作领某一风气之先,青年作家也毫无例外随之成为主力阵容。如果说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后现代主义颠覆性的讨论的深入,审美与伦理观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王尔德与纳博科夫作为将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典型作家,他们的创作时期前后相接,大约跨越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时代,反映了现代审美性伦理观的产生与发展,也透露出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困境与突围。  相似文献   

17.
通常,人们把网络文学分为三种:一是上网文学,二是网上文学,三是"超文本"文学.所谓上网文学即指传统文学作家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供人阅读;所谓网上文学则指直接在网上创作、发表和传播的文学;而"超文本"文学则是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进行创作,并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于网上供人阅读的文学,"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不能下载出版做媒介转换,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8.
犹太文学在美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具特点的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犹太文学独树一帜,成就卓著,为世人所瞩目。在美国的社会条件下,犹太移民的生活内容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以特殊的方式承袭着犹太传统的文化母题,犹太文学鲜明地表现出了其与犹太文化传统的内在联接。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女性文学又成了热门话题.在“五四”前夕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受了妇女解放思潮的鼓舞,这个话题就热过一阵.南社作家谢无量于1916年10月刊行了《中国妇女文学史》,以后的十几年间又陆续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壁的《中国女性文学生活》(后增补重编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册)问世.作为作家论,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则迄未间断(“文革”时期除外),只不过不象那时候如此集中以致于成为“潮”罢了.近几年又成了“潮”.“女性文学”,又仅成了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特定概念,而且构成了特定研究区域,诸多学人正兴味盎然地在这一区域中进行着开发,而且引起了国外汉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研究者的兴趣无疑来之于新的价值发现,新的对象世界的呈现任何时候都是新的学术命题提出的前提.非常有趣,与前后两次关于“女性文学”的研究热点相对应,“五四”时期和历史新时期两次出现过引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新文学发端的十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自杀是心理危机发展到极至时,在缺乏社会支持和干预的无助状态下发生的自我毁灭行为。它既是人生的悲剧、家庭的不幸,又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自杀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对青少年自杀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现时青少年自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高危扩群趋势。应当指出,在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自杀高危人群”。所谓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是指产生了自杀意念的那部分青少年。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出现了“扩群”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想到过死,或有过自杀的“念头”。虽然处于自杀高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