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保护公共利益。“以人为本”也是当今城市更新的主要理论依据。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城市更新过程中公共政策价值失范。扩大社会参与程度。严格事后责任追究制,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徐斌  宋晓明 《理论前沿》2004,19(24):17-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而且也是社会一切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对于究竟为什么应坚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等问题还存在很多混乱思想,有必要澄清。1.“以人为本”体现“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统一。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是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可以说是神本时代,人们相信,人们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人的价值不在人自身,而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3.
法制的现代化是以法律的逐步理性化为主要特征。传统的“理性”观 ,片面地强调了法律的“工具理性” ,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这种理念所带来的后果即为“人的物化” ,对人的生命价值至尊的忽视及“人本”意识的缺失、主体性地位的衰退。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以价值理性为基点 ,强调“以人为本”和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本文从对“以人为本”内涵和本质的理解入手,谈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明确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旨归。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脉相承,促进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与法在“本位与工具”视角上形成了“法本位”法理命题。法律在其“工具性”上,首先是“以人为本位”,即人与法在本质层面上是“人本位一法工具”的“原生关系”;进而,在法治社会,法律又在其“权威性”上,升华为“法本位”,即人与法在运作层面上是“法本位一人工具”的“转换关系”。法律的至上权威,需要权力授权渊源上的民主性强力支持。当然,在立法和本质层面上的“人本位”永不能被替代。有了“法本位”这一“人本位的有效化身”,则“以人为本”也就获得了其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陈冬 《理论前沿》2004,(8):32-3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新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新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贯穿和体现在“五个统筹”之中,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和执政理念的变草,意味着中国外交哲学从国家中心主义到关切公民个体权益的战略转变。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结构的调整、世界潮流的转向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力量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实践,不仅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内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并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发展观只关注“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好的”这样一个目的论和价值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不仅是对发展本质和发展目的的疏离,恰恰是对人本身的遗忘。“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史历 《理论前沿》2007,(10):31-32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 ,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人的发展的迫切要求。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的权利和尊严 ,启发员工的自觉性 ;要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注重开发员工的价值、能力和个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和传统发展观不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企业伦理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企业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以“忠”为主线的集体主义;以“和”为特征的和美主义;以“责”为取向的责任主义。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价值为最高取向,坚持诚信的基本规范,保持企业伦理建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十年的争论和探索,刑法对社会安定和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目前中国正在不断完善现行刑法。如果单就刑法的产生和演变历史来说,其对人(其中特别是公民)自身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法律地位等等的关注应该远胜过对“处罚”和“镇压”才对。其实这也应该是刑法的最终目的或归宿:以伦理性为基点,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说,对于刑法(包括“刑罚”),只有人本身才是目的,而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及其具体体现(如镇压、处罚等)都只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手段。如果我们本末倒…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政治意蕴表现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提出的“人本观”是人类社会认识论上的科学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一战线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做好“团结人”的工作、“引导人”的工作、“培养人”的工作和“照顾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