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目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入手,在提炼大量统计数据和对比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住房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发展潜力、消费要求和承受能力,以及住房建设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作用,提出加大对住房建设与消费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住房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文针对福建省劳动力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的现状,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福建省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外来劳动力流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0-2009年外来劳动力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6.82%。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不仅抓住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且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纲”。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发展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乡镇企业的崛起曾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粮食增长缓慢、农民收入趋减。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效益滑坡,失去了往日风…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下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出口作为制度变量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发现改革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制度变迁是渐进性的,中国经济增长仍以要素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它能带动、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在拉动经济增长、启动农村市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预示着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体育产业学和经济发展理论为视角,分析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几个相制约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多元化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兴起,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不仅将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拖入严重衰退的困境之中,也使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新的形势,我国政府于1998年作出了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借以扩大国内的有效需求的决策。到1998年底,我国共发行了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今年又计划再发行1500亿元。通过实施发行长期国债等一系列措施,我国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保持了快增长、高效益的良好发展势头。几年来我国国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据有关方面的测算,1998年国债投资项目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勇 《理论前沿》2003,(24):15-17
中心城市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传承作用,依靠中心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在明确定位、加强环境建设、构建创新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股市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以1991-2009年股票筹资额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聚资功能与宏观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股票筹资额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协整关系,股票市场筹集的资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一个长期过程;经济增长能够立马带动股票筹资额的增加,但也需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否则这种带动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2000-2010年,甘肃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我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为全国平均值的3/4,1995年则降为全国平均值的1/2,低于西北五省的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名列全国倒数第二位。这说明在甘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它地区的经济也在快速增长并且超过了甘肃。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机遇,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统筹兼顾经济、料技、社会发展的同时,发现和培育在下一个世纪对全局具有带动作用的新经济增长点,突出发展的重点,以达到整体快速成长,缩小差距的目的。一、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与振兴支柱产业的关系郑新立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缓解和消除能源、交通、通信等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培育和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这是今后十五...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壮大市域经济总量和实力,发挥城市对县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县区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针对南宁市县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统筹协调县区经济,增强南宁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通用技术突破是引爆历次科技革命导火索的规律,"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关键时期。新能源革命导致的能源替代,将会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发生全局性变革。新能源革命引发大规模新兴产业兴起,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抓住新能源革命时代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引领战略,推动中国转型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是"十三五"规划必须思考的新思维、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闽台能源贸易的展开,不但能够实现两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能源产业链的带动上和能源产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上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常规能源利用条件下。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两地并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对于新能源而言,新能源的资源特性和闽台之间特殊的地缘优势使得闽台能源贸易具有了可能,在分析能源贸易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闽台能源贸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政策分析。计量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变量对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我国的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加快金融深化和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保增长”调整为“促转变”,把优化投资结构做为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延边州经济无异是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新形势,保持延边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低碳经济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延边州摆脱投资困境、寻求发展出路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应理性思考,果断抉择,尽早筹谋,抢占先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融入低碳经济思  相似文献   

17.
增加资本形成、提高技术水平、培育人力资本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它们通过影响生产结构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恰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影响上述各种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主要概括为三种效应:首先,它是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的一部分,称之为“总量增长效应”;其次,它对技术进步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称之为“技术进步效应”;最后,它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称之为“产业带动效应”。通过对2011年山东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总量增长、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得到:在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总量的增长效应体现明显,但产业带动效应并没有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8.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促使我国经济腾飞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应充分把握有利时机 ,以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 ,以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为重点 ,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实现政府、市场双推进  相似文献   

19.
广州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广州市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但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理想。因此,广州应继续促进服务业总量增长,同时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服务业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凝聚能力、整合能力、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厦门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区域性经济发展环境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构筑区域性中心城市既是厦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利用平台、乘势而进的必然选择,也是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中增创领先优势,发挥先行领跑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