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城镇化以工业文明为依托,以工业扩张和城市扩容为内容,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滋生了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灾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理性和智慧融入到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建构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才能建设健康、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之中,并明确提出将"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问题的重点之一。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提出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并未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当逐步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式城镇化道路转变,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既取得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绩",也凸显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疾",包括新城建设"摊大饼"、粗放发展新区、强制征地拆迁等各种城镇建设"诟病"。解决好过去城镇化建设的"诟病"问题,关键是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谱写"中国梦"的"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问题,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健全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物态"城镇化向"生态"城镇化转型,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型城镇化是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溶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谋求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空间"来规划城镇格局,"三个发展"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正、人文城镇等社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由我国提出的,立足国情,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以泰安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制定实施科学规划;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打造精品城镇;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面对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以期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量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滞后,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市民化道路,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三大突出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十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精神,结合湖南实际,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从"四化两型"整体建设全局的视角,把握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六个关系,努力构建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目标的六个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集约、智能、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千城一面"和各种"城市病"窘境使城市生活失去了许多意味和情趣。文化创意产业以其"高产值、低能耗、绿色无污染"成为许多地区破解发展瓶颈、缓解经济压力的战略选择,有效提供了城市转型的路径,也成为福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究其实质是人文范畴即人的城镇化。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城镇化,不仅群众利益受到伤害,还带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城镇自身发展也会日益显现疲惫态势。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城镇化回归人文并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惟有如此才能圆好农民的城市梦,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过半,"城市病"的综合症候群逐渐突显,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城市病"的产生有客观必然性,也有发展方式和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防治"城市病",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好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郊经济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城市经济扩展的基础,又是农村经济转化的先导。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济南市城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规律、发展道路,对于推进济南市城镇化建设和消除二元经济体制具有重要作用。济南市城郊既是济南城区的经济腹地,又是生态屏障;既接受城区经济辐射,又最先受害于工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应从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寻求实现济南市城郊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有产业化的支撑,产业“空心化”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进行正确的产业选择,一定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避免重复投资和产业同构问题,要选择新兴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要致力于改变生产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催生新的行业,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乡村旅游主要是凭借城市、城镇周边的农业资源,面向城镇居民开发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释放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研究沈阳经济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机遇和条件、瓶颈以及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内外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速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根据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人口转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选择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推进福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近年来,福建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必须从全省各地实际出发,剖析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问题及其成因,研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济南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山东省省会,必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举措。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济南的发展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选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攻方向,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以期探索出一条独具济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体现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