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漫画     
《人事天地》2010,(19):58-58
敏感的现代人 老陈下班回家后对妻子诉苦说:“现在的人真是敏感得可怕,你随便说点什么,他们都以为你是在说他们。”  相似文献   

2.
名副其实、充满魁力的广告用语,每每给人以语言艺术的享受。你听:“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多么温馨、多么醉人!你看:“不打不相识”——这家打字公司的招牌何等诱人、何等坦诚!不过,下面笔者点评的这几类广告用语,就与此大相径庭了。  相似文献   

3.
学而后为政     
春秋时期,郑国地位最高的大臣罕虎,想让尹何治理自己的封地,便向子产征求意见。子产说:“他年龄大小,又不知他能力如何!”罕虎说:“我很喜欢他,他也肯定不会背叛我,至于治理政事的能力,我想让他到那里去学,大概慢慢地就可以了。”“不可!”子产听他解释后断然反对,“人们喜欢一个人,总想让他得到一些好处,现在您喜欢尹何,便把政事交给他,这就像他还没学会拿刀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正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不断创新 ,人类才达到了今天这般的高度文明。人类的不断进步 ,其实就是创造型人才聪明才智的高度发展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就人类的未来而言 ,创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有具有决定的意义。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 ,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创新及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毫无疑义 ,然而 ,对“创新”的内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这应当是关于“创新”系列概念中的一个首要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 ,许多学者都很重视人才的创造性 ,在先秦诸子中 ,老子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提出…  相似文献   

5.
谦虚是人不可缺少的美德,骄傲则是可怕的不幸,谦虚和骄傲是共同作用于每一个人的一对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谦虚和骄傲将同时扣响它,就象《圣经》里说的那样,你向谁敞开心扉谁就会占领你的心。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就出现了“骄傲的大门敞开着,谦虚的大门紧闭着”的倾斜现象。有人说当今时代是自我推销的时代,也许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一部分同学变得“不会”谦虚了”。不谦虚倒还不太可怕,可一  相似文献   

6.
据宋代罗大经著《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个名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一天,因为一个小吏在府库中偷了一枚铜钱,他便令人将小吏押到大堂拷打审问。小吏很不服气,说“偷一个小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只能打我,但不能杀我。”张乖崖闻言大怒,提起未笔毫不犹豫地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毕,张乖崖便提到下阶亲自斩了这个盗钱小吏。 一钱斩吏之举,未免执法有点过于严酷,反映了封建官吏革菅人命的一面。但是,几句判词却很有道理。它形象地描绘出经济犯罪往往是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个人犯错误,办错事,如同一个好东西变坏一样,并不是一下子就达到极限的,都有一个萌发渐变的过程。毛泽东说过,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  相似文献   

7.
人的异化把人类生存发展的多种需求都归结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成为物质需求的形式,人变成了消费动物。被资本制造和刺激而无限膨胀的物欲推动无节制的社会生产,通过破坏和毁灭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在破坏和毁灭人类自身。所以,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时,必须改造人的需要。通过消除人的物化、异化,才能使人类对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作出自主与自觉的调控,实现自我克制、自我超越,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庄子认为,作为自然的存在者,人一出生就在现实的囚笼中挣扎,人类超越这一困境的坦途,即“物化”。“物化”的本质也就是人与物、人与道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达到“心斋”和“坐忘”,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工具理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9.
随新民 《外交评论》2003,(2):103-106
20 0 3年 4月 3日 ,在周启朋教授主持下 ,外交学院 2 0 0 2年博士生就当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术失范”现象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会。讨论之前 ,周启朋教授对“学术规范”作了总体上的介绍 ,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讨论主要就学术规范的界定、学术失范的现象和根源、学人的人格、治学态度、学术伦理等问题展开。一、什么是学术规范  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对“学术”作了界定 :“学也者 ,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 ;术也者 ,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 ](p1 4)即学术研究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和认知的过程 ,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非此即彼”思维长期支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两极对立的“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且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又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也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点睛之笔。这句话本来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却对其产生了一些曲解和误解。一种说法是:“最终”是很遥远的事,现在就是要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以此来确保提高效率,等将来把“蛋糕”做大了再进行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还有一种说法是:“共同富裕”就是程度相当,水平一致,你活得诺洒,我富得流油,不能有差别。要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  相似文献   

12.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开明君主时期的“礼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因自身治国理政和刑制的独特优势在人类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幽默二则     
1.主人:“你擦的窗子很干净,看起来好像没有安装玻璃,你用的什么方法?”佣人:“先生,这很简单,我只用了一把锤子。”2.鱼塘管理者看见一个男孩正在池边钓鱼,就喊道:“喂!小伙子,你  相似文献   

14.
思想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假如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人格的高山和知识的海洋。在跋涉人格高山和徜徉知识海洋的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偏离了方向。其中有的学生,你只须对他说:“看你刚才走得多好,现在是不是有点走偏了?”他就会很自觉地把方向调整过来。而有的学生,你要大声对他说:“你走偏了,快回来!”他可回来了。还有的学生,你必须大喝一声:“站住!看你走到哪里去了!”他先是站住了,却又转身走了。你只好拦截他,甚至拽住他,让他走向正路。这个“假如”,一方面说明了思想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另一方面说明了思想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人们广泛谈论可持续发展以来,对这一新的发展观,有一种广泛存在的乐观的态度: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的确,在人类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许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为再次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有天壤之别的,社会发展的“应然”(shouldbe)与“实然”(be)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鸿沟。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实中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追求“天人和谐”,谋求一种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同时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对资源进行保育,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理念是唯物史观在当今时代的运用,也在运用中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的视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都出自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主体,还深刻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中贯穿的实践意识、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新发展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新贡献表现在: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明确指出“创新”已经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强调了“协调”的理念;突出“绿色”发展,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的忧虑和关切;以“开放”和“共享”两个理念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所在。五大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全方位的、完整的。它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将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很喜欢的某件衣服,或者某个玩具,现在看看已经不新鲜了,但这东西还八成新,扔了吧,舍不得;不扔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占地方.“要是可以把它捐给需要它、喜欢它的人就好了.“也许你曾经这样想过.……  相似文献   

19.
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新唯物主义”的概念,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里的“新唯物主义”其实质是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有着分歧很大的理解。根据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新唯物主义的理解,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就产生了国家。既有国家,就有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因此,古往今来,法律规范不可胜数。但是,不管有多少法律规范,从其内部结构考察,通常不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曰假定,二曰处理,三曰制裁。所谓假定,就是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只能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适用,适用某一法律规范的某种条件就叫做假定。如刑法167条“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法律条文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它负载的法律信息是:第一、国家禁止社会成员作出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