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精英”与“平民”群体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既是外在结构性的"场域"与其内在文化性的"惯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融会自然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生理维度与心智维度的"文明化"过程。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异质性程度较高的群体,其内部的分化使得"精英"群体与"平民"群体在心理、职业、婚姻等方面的适应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的次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群体内部正发生着代际转移,第二代农民工已开始进入“城市舞台”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试图在已有的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和融入中所遇到的双重困境,希望介入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式,为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问题提供一定的策略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具有多维性的特征。这种多维性体现在:经济适应是基础,社会交往适应是条件,心理适应是结果。在短时间内,进城农民工很容易完成经济适应,然而心理适应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除了关系网络的作用外,稳定的职业收入以及自身所处的较高的相对经济位置是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老一代在就业实践上有着重大差异,其职业流动更为频繁,职业适应也更为复杂.他们在城市传播环境的刺激下,通过不断的职业退出和进入,丰富工作经历、增加职业体验,在经历了这一特殊阶段的职业探索期后,逐渐步入有规律的职业适应期,并进行了一系列以模仿与践行、合作与平衡、疏导与拓展为表现形式的多重传播实践.不管是组织间的职业流动还是组织内的职业适应,均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谋求职业成长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并推动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到城市,随着时空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绝不只是职业、收入、身份的改变,更是一场命运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经历了丰富的媒介体验和传播实践,逐渐形成了对于人生不同以往的思考和规划。高度发达的城市媒介环境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打开了一扇窗,使得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规划更加现实,对于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城市融入计划变得更加清晰。从生命历程理论看,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规划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农民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付出辛勤劳动,却无法享受与市民的同等待遇,在他们的生活中面临“公共性”的缺失问题。而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公共性”缺失问题更加明显。这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这种“公共性”的缺失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制度规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身份和地位还没有实现转变。农民工市民化滞后导致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平等,对农民工的思想状况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被认同和追求市民化梦想的愿望更加强烈,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适应新时代要求。但是,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还存在着思想教育内容不完善和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主体责任不清晰、缺乏社会支持体系和评估反馈机制等诸多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入"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把握培养"新生代农民工"优秀思想这个基本点、抓住客体需求和主体功能两个关键、发挥引领成长和桥梁纽带服务,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个问题讲农民工市民化的主体人群。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运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指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看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自此,新生代农民工在成为学界热门研究话题的基础上又成为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热点问题。我这里所称的新生代农民工专指:1980年以后出生、现年35周岁以下,在城市地区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其户籍身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想问题,集中体现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矛盾,必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是城市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也是农民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广西南宁市农工的城市归属感、现代价值观念等心理层面进行考察,揭示城市生活经历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产生的某些影响,亦即他们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程度。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者中的生力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现象逐渐突出,也为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以标签理论为视角,对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尤其是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分析,有助于真正有效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长期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保证制度完善、权益保障,才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短工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已成为普遍趋势。文中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化”倾向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经济、社会和心理三方面的融合困难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化”倾向的直接原因.应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特征与利益诉求,从理论研究与现实政策两方面继续探索破解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公民意识问题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是充分了解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二是识别影响其公民意识的相关因素;三是提出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水平,加强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首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2010年1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表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导向.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首次确定了其定义,阐释了其两层含义.在政策解读方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也对“新生代农民工”内涵首次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的调查表明:企业或工作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不重视;收入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城市融入问题不能解决是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社会救助途径的单一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迅速有效解决的瓶颈;对人生缺乏长远的规划是心理健康状态骤变的直接原因;网络的发展成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新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社会资本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很大。通过对贵州省户籍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分析可见,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具体表现为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呈现出盲目性、职业适应呈现出困难性;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节点社会地位、关系强度和关系类型对其择业行为亦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重构与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引导其由目前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新生代群体的主体,“80后”农民工和“80后”大学生已步入历史舞台。客观地讲,由于先天教育不平等造成的差距进一步引起后天职业地位竞争的不平等,二者在获得较好职业地位的能力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对于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日益提高和增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显然不能接受这一现实。对新生代群体的形成、追求及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群体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探求有效解决这一潜在矛盾与冲突的对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