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违宪审查既包括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亦包括法规的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违宪审查权。在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下,人民法院并无违宪审查权,但人民法院面临着冲突规范的选择适用争议。为保证审判的公正性,主审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处理冲突规范的适用问题时,最高人民法院应行使法规提请审查权和议案提案权,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系争规范进行审查,明确判决的规范依据。在审判期限和效率的限制下,最高人民法院的提请和提案有可能逐步促成一个集中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实施违宪审查,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法院拥有违宪审查权,这是自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以来形成的制度。对于美国违宪审查制度,人们往往关注其形成背景和政治法律文化,但对联邦法院违宪审查的运作机制往往疏于深究。美国联邦法院违宪审查机制的基本特点是:违宪审查的范围是逐渐扩张的,违宪审查的程序是不断完善的,联邦总检察长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违宪审查制度是保障宪法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违宪审查制度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在许多英美法系国家和日本建立了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违宪审查制度。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法治建设探索后,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时机已经日趋成熟。而我国如果要最终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违宪审查制度,专门机构审查中的宪法委员会审查制度则应是我国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宪法第62条、67条确立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的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是通过对违宪行为的审查和处理,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符合宪法和人民的利益,进而保证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由于我们对违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在理论上抑或法律上都不太清楚,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中又存在着缺乏专门机构的审查、范围窄、方式和程序不完善及制裁性措施不强的问题,导致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未行使过违宪审查权来宣布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违反宪法而无效。本文阐释了违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分析了违宪审查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并针对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全国人大下设立一个独立宪法法院,专门行使违宪审查权,向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它兼具政治性和司法性特征。同时对宪法法院的组成、任期、职权、管辖权限、效力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宪政国家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加之一系列违宪案件的发生,让人们认识到,建立违宪审查制度非常必要。通过对美国与法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主要特征及制度模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为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意大利违宪审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法院是意大利专门的司宪保障机构 ,由国家元首、议会和司法机关任命的十五名法官组成 ,履行使宪法赋予的违宪审查权。本文主要介绍了意大利宪法概况、违宪审查的法定机构及其组成、违宪审查的工作机理、违宪审查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违宪审查工作缺乏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对于违完审查职责的行使,没有与之相应的诉讼程序,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也不足,要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需要建立独立的违宪审查专门机构,拓宽违宪审查工作途径,建立违宪审查诉讼制度和监督机制,保证违宪审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的违宪审查工作缺乏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 ,对于违宪审查职责的行使 ,没有相应的违宪审查诉讼程序和程序性监督措施。在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方面 ,还有待法律进一步保障。要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必须建立独立的、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 ,使违宪审查工作专业化、专门化、技术化、经常化 ;拓宽违宪审查工作的途径 ;建立违宪审查诉讼制度 ,使违宪审查工作司法化 ;建立违先审查监督机制 ,保证违宪审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违宪审查热是当前宪法学研究的一个误区.抛弃倾尽全力论证和推动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理想主义,首先应该探讨的是违宪审查的基本概念.应该严格界定违宪的概念,尤其是要与违法区分开来,继而分析究竟什么是违宪审查,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违宪审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陷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末立宪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了无数宪法,但违宪现象屡屡发生,关键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无法建立有效违宪审查机制的深层原因,包括议行合一论、官僚法论和专政理论,进而探讨了我国目前宪法监督的现状和困境,认为专门机构违宪审查模式是既能确保违宪审查的有效性,又与我国既有政治体制模式相容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没有建立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司法权监督制约行政权的手段,体现为司法变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政诉讼的职能,但在实践中却不能达到权利保障与权利制约的立法设想,本文就这一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展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刑事侦查行为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是平衡诉讼格局、对侦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合理分配侦查实施权和侦查监督权以及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必然要求.司法审查应由法院来实施,法院有权对侦查主体是否适格、证据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正当等进行审查.文章认为,实施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还有赖于对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对检察机关职权和地位的再认识以及对法院体制和法官任用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合法行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仅享有十分有限的司法审查权。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法院司法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扩大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重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福利国家及服务型政府观念的确立,行政不作为的现实危害性逐步显现。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中存在受案范围方面、起诉期限方面的不足;文章提出重构我国行政不作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路,如:适当拓展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审查范围,逐步完善救济范围及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5.
法制变革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审查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建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羁押权、搜查权收归"法院"的成功实践表明,司法审查机制能够成为保护被追诉者乃至普通公民免受国家权力无理侵犯的甲胄;俄罗斯建立法院对逮捕、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的艰难实践却证明,司法审查制度最终得以实现需要突破重重难关,尤其是改变旧的权力格局,确立新的权力结构。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并落实司法审查机制,同样需要完善错案追究、国家赔偿制度,实现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不懈的努力,死刑复核权终于回归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在回归前后最高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与死刑复核程序相关的配套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明确的问题.结合司法实践及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从死刑复核的启动方式、复核方式、审理方式、审理范围以及参与主体等七个方面进行对策性分析,对我国早日建立起完善的死刑复核制度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确立了“法律平等保护”。运用该条款对立法进行司法审查时涉及立法归类是否合理的问题。在种族隔离领域,联邦最高法院由普菜西案中的“隔离但平等”发展到布朗案中的“隔离实质上不平等”,并最终确立了针对不同领域适用的三类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公诉权制约之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当起诉事关国家惩罚犯罪的能力和公民权利的保护。为规范公诉权的适当行使,各国都从起诉条件和审查程序上对提起公诉加以控制,并对不起诉裁量权从程序上加以制约。公诉机关既要对拟提起公诉的案件着重从证据标准上进行审查,还要将起诉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不宜放低,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机制还应完善。  相似文献   

19.
司法能动主义往往和司法审查以及时宪法的解释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由于司法机关要承担服务大局的政治使命,而且要服务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确立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这些使命、任务和目标不一定必然与司法实务相关,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的能动司法不具有司法的独立品性.在中国,法院既无司法审查权和宪法解释权,更无法官造法的权利,所以中国的司法能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主义,中国现实国情也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主义.  相似文献   

20.
司法能动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重要的司法哲学。美国司法能动的代表性时期为马歇尔法院、沃伦法院和伯格法院时期。美国的司法能动并非源于宪法的明确规定,而是联邦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罗伊诉韦德案等众多案件中通过"立法性司法"确立下来的。美国司法能动的成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