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确保能源安全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对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能源安全焦虑上升将加剧对能源矿产资源和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叠加新旧能源更替、极端天气频发等新型风险,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新的风险挑战。通过研判近中期国际能源格局变化趋势,分析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提出坚持总体能源安全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安全有韧性的能源体系、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等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在当前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不仅取决于单纯的供求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状况。  相似文献   

3.
惠庆春 《理论前沿》2006,(12):33-34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际能源新格局和中国在新的全球能源格局下的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能源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万菊 《理论前沿》2009,(13):30-31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制定正确有效的能源战略并顺利实施,为日本解决环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摆脱依赖石油型的传统能源政策束缚,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奠定了基础,并使日本发展成能源多样化的国家。我们应认真研究日本能源安全战略,从建立全球能源供应体系的角度,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自身能源战略,以确保我国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能源储备与应急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能源供求关系日益紧张,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能源储备与应急法律制度是应对能源供应中断,确保能源安全的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储备与应急法律制度的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需要从完善能源战略与规划、加强能源储备与应急立法、构建高效的能源储备管理体制、选择合适的能源储备模式和建立综合性的能源应急制度等方面予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六位。然而,粗放的增长方式频频向中国的能源亮起红灯。能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能源战略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国能源安全供给及确保上存在的问题、高油价下的中国能源基本战略方向、中国能源安全供给及确保方案等方面探析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能源环境安全日益成为能源安全不可剥离的伴生因素。能源环境安全的实质是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带来的外部性问题。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必须融入能源政策、法律规范。我国能源立法应当扩展能源安全价值视角,确立能源环境安全价值观,以此奠定建立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面对能源消费的严峻形势,中国势必要制定海外能源战略,以保证能源的安全稳定获得。那么,中国海外能源安全战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对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石油运输的安全等措施,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和平发展战略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内的化石能源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速经济增长的需求,资源的短缺影响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我国立足国内提供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为原料,进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新兴产业。我国农村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为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起以农业为上游的新型能源产业链,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同时,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治理生态环境.搞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两极结构向多极结构转变的深刻变化,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结构性危机和制度性困境两大挑战。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利用国际能源秩序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积极推动国际能源新秩序的建立。在此背景下,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2.
时宏远在《国际论坛》2011年第1期发表的《试析印度的能源政策》一文中指出:印度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安全与否事关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历史,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破解难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在东北亚的能源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国家的发展战略中,能源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中国、日本、韩国又都是能源进口大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日本、韩国为寻求多元的能源安全,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本国内部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在积极调整同东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一国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越来越紧张,其中既有"内忧"又有"外患"。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需要全方位的努力,需要能源法律制度的支持。《能源法》(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立法的进步。未来能源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要以"综合性的能源安全观"为指导,注重法律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加强能源安全法律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是在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推动实施的,同时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实施主体单一、商业性战略思维的转向、承担压力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实施这一战略对实现我国能源多元化、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以及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也体现了中国对外部能源市场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如何平衡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利弊,化解中国能源安全所遇的风险,也是对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国际能源态势与我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能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能源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重大内容。我国资源存量本来就少,随着经济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由于技术落后,使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能耗高、效益差、污染重等问题,尤其是浪费严重,都构成能源不安全的风险。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走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这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能源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维护经济安全、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湖南是一个能源资源较为匮乏、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的内陆省份,在"四化两型"建设步伐加快、能源需求量激增的形势下,建设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提高我省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安全与能源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安全是近期国家能源安全的焦点。能源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由于我国石油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将多方位开辟海外能源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进一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在全球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保障国际石油运输的安全,以期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占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20.
日本能源主要依赖进口,维护能源安全一直是日本关注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卓有成效地实施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内体制改革,并成功制定了减少对石油依赖的综合能源政策,使其在能源利用率、节能和非石油能源的开发方面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日本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制定综合性能源政策的经验值得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