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党内协商民主,既是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的现实需要,又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要处理好"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的根本原则与党内协商民主""党员知行与制度践行"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形式,发展有序化的党内民主;强化基层党内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和谐党群关系,加强党群联系,筑牢党的执政要基,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在党内现行体制中长期存在着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的现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培育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大力倡导民主、公开和平等的原则,规范党内民主生活,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坚持党员是党的组织、生活、工作、建设和事业的主体,在党的一切活动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其本质是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辨证统一。针对当前党员主体问题的现状,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保障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有明确、科学的目标,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邪路。本文认为党内民主建设目标应有三个层次直接目标——保障党员权利;根本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终目标——实现人民民主。如果三个层次不能相互照应并向最终目标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就会变成对党员个人权力的追逐和党内自由化的泛滥,使党丧失政权。  相似文献   

5.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尊重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环节。政党政治的实践表明,党员在党内实际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政党的性质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对于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内在原则和基本规律,尤其需要将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放在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内和谐的视域下来思考来把握,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核心,构建党内行为规范和党内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6.
发扬党内民主,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党员的权利,保障党员权利要靠制度,然而,仅仅靠实体规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程序性制度。我们要设计一系列程序制度,来保证党员权利的充分实现。当前,重点要建立健全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党内"言论自由权"、参与决定权以及救济性权利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党内民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只有牢牢把握党内民主的价值取向,才能实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增强全党团结统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精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时代诉求,做到执政为民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略论党内民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党内民主同民主、民主集中制、民主作风等是有区别的,党内民主实质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的,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从实践看,我们说党内民主不够,实际是党员权利不够。发展党内民主,核心是要树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体制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水平的高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主要从加强党员权利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欲实现依法执政,须强调党的执政方式的形式正当性和实质正当性。从形式正当性的角度看,各级党委应该尊重国家法律,重视党内文件的清理工作;从实质正当性的角度看,各级党委应该尊重国家民主程序,理顺党与国家的关系。鉴于依法执政的实现是一场政治领域的范式转换,欲实现依法执政,必须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大众特别是党员转换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党内民主建设,应该引起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发展党内民主重点是要通过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员权利得以实现而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并通过制度创新保证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党员知情权,作为党员基本的民主权利之一,对于保障党员其他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在党员知情权的保障方面,存在着知情范围较小、内容过于简单、知情渠道不畅等问题,应从提高党员主体的权利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扩大党员的知情渠道、建立健全民主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和有力保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结合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实际,我认为,发扬党内民主,基本要求就是让全体党员按照党章规定行使民主权利,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发扬党内民主,就是要保障党员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推进机关党的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入手,努力克服忽视党员主体地位问题,积极营造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氛围,建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有效途径,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是党员实现民主权利的根本制度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需要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制度支持;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也为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提供了制度性的支持,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组织资源是执政党直接掌握和赖以生存的组织载体,是执政资源中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托。组织资源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坚强的纪律性、组织的先进性与成员的纯洁性、资源的可开发性等特征。新时期党的组织资源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健全组织体系,重点关注和有效整合基层组织资源;加强与外部环境的循环和互动,构建民主、开放的工作新格局;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权利;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组织成员先进性建设;组织软实力建设将成为组织资源发展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举措就是:坚持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高度统一、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坚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民主制度基础和支撑,也是不断提高我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及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党内民主,是当今国内外大多数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根据党章和党的其他有关规定,党员按照有关的民主程序和形式,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定和管理。它是参政党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再现,也是全体党员根本利益的再现。现实中,阻碍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漠视党员的主体地位,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因此,加强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是要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和实现党员民主权利,使全体党员能够自觉遵守民主制度与规范的民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建设中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尊重党内党员主体地位对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党地位有着重大意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依靠党内相关制度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来作为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人权,就是人们应当平等地享有的权利.人权首先是人们的生存权,同时包括人身自由、民主权利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①"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