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第三人理论与美国刑事诉讼中的通讯隐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赋予了人民反对政府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阐释第四修正案的第三人理论,认为个人对自愿披露给第三人的信息不享有隐私权.该理论一方面影响了美国通讯隐私领域内法律渊源的主要形式,即以制定法调整为主;另一方面,塑造了美国刑事诉讼中通讯隐私的法律轮廓,导致了立法对存储信息与传输中的信息予以不同层级的保护.第三人理论的本质关系到隐私内涵的界定,即隐私是限于信息的秘密性还是与自治、自决等价值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基本路线和优良传统。居民安全感调查对公安群众路线的执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提高服务型公安机关工作的群众参与度;为公安决策提供资源;有利于公安机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公安合理调配资源,加强社会风险防控。基于居民安全感调查的以上作用,公安机关应正确认识居民安全感调查,做好项目规划并正确利用调查结果,使其成为"大走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其对群众路线执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私、自由、宪政——对两起案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起案例入手分析了隐私权、自由与宪政的关系.隐私不仅是自由的终极价值之一,而且对自由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宪政是保护隐私最有效的制度,它的价值预设和制度安排不但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而且可以使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隐私生活,有可能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隐私危机。在隐私空间方面,数字化技术既开辟了虚拟的赛博隐私空间,又改写了现实的传统隐私空间;在隐私形态方面,数字化技术将传统信息隐私数字化,发展出了以比特为基本单位的数字隐私;在隐私价值方面,数字化技术降低了隐私的内在人格价值,突显了隐私的工具财产价值;在隐私侵权方面,数字化技术使隐私侵权日益无人化、无感知化和单向化;在隐私态度方面,数字化技术瓦解了人们的传统隐私观念,开放派与保护派各执一端,而平衡派强调数字技术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只有清醒认识到数字时代隐私生活的根本变化,才有可能找到维护个人隐私权益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因隐私权是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权利。基因隐私有着与其它隐私不同的特点,导致了基因隐私侵权的方式、后果以及对法律保护的要求等方面都与其它隐私的侵权有着重大的差别。我国对隐私权的整体保护本身尚有缺欠,这就要求在立法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加强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立法上应当明确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加以科学的界定,对侵犯基因隐私权的行为规定专门明确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隐私关注与MPS采纳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创新性提出从用户主观认知视角的MPS采纳理论模型。通过调研收集421份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隐私关注程度测量与用户隐私认知之间关系分析,验证各影响因素与隐私关注,以及隐私关注与采纳MPS意愿之间的理论假设。结果表明,用户隐私倾向、内控点、社交群体对隐私关注信息收集、错误使用、不正当访问、二次使用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开放性、随和性和外向性对隐私关注上述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提出的影响因素通过隐私关注四个维度均负向影响用户采纳MPS的意愿。文章能为企业革新隐私关注下的网络营销方式,以及促进用户采纳MPS意愿向实际行为转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考虑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时,最好的范例莫过于隐私问题。与个人直接相关的隐私信息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得无处藏身。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这个问题显得益突不容回避。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信息的存贮和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另一方面却也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挖掘和不法利用。因此隐私与安全是数据挖掘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隐私与安全问题的解决能破坏图谋不轨的挖掘工程。文中研究了数据挖掘中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隐私保护技术的分类,详细讨论了隐私保护技术中最重要的隐私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社情民意调查手段中,居民安全感调查是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犯罪受害恐惧心理感受的调查研究工作。居民安全感调查有助于公安机关收集民意,使决策资源"从群众中来",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更好地执行群众路线。目前在居民安全感调查中仍然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和监控不力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安全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安机关应从人才培养、健全监控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类型,隐私权保护的隐私有别于生活中的隐私.隐私权保护范围应当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认识与判断:一方面,隐私权保护的隐私常见于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三种形态,核心为“私”,却并非与公共利益无关,同时也区别于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身体权;另一方面,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但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使隐私权保护范围难以准确划定,合理期待隐私的适用可以更全面界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公共场所不存在合法的隐私利益,在公共场所不可能发生侵入隐私的侵权.但在技术高度发展、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论断已经不合时宜.文章拟从隐私权的发展、产生背景变化以及隐私权的本质等,来说明公共场所也存在隐私利益,并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微波 《工会论坛》2005,11(2):65-66
对企业员工隐私的保护正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关注的问题 ,同时保护员工隐私也是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思想的直接体现 ;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个体的价值需求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塑造企业文化来保护员工隐私。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涉案人身、物品等可以实行"搜索"措施。实行搜索的条件包括:必须有法官签发的搜索票;签发前应达到"相当理由"的实质标准等。搜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期待,划分了检察官与法官的权力,体现了《宪法》中的比例原则。我国大陆地区的搜查制度改革应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重视公民的住宅权,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全面适用于对物证的排除,逐步完善制度配套。  相似文献   

13.
联邦最高法院将隐私权纳入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之后,Harlan大法官在Katz案的协同意见中提出了"合理隐私期待"标准。只有公民的隐私权主张符合合理隐私期待标准,法院才会认定公民享有隐私权,政府的刑事侦查因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而构成搜查或者扣押。联邦最高法院在适用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炼出一目了然原则、第三方原则、非法信息无隐私等具体化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下位标准。为了维护自由与安全的平衡,联邦最高法院对一目了然原则和第三方原则进行了修正。联邦最高法院在修正一目了然原则时提出了Mosaic理论,其后,Mosaic理论又被联邦最高法院用于修正第三方原则。虽然合理隐私期待标准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合理隐私期待标准契合了隐私权的基本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鉴于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应借鉴合理隐私期待标准,加强保护我国公民在刑事侦查中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焦点.而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侵害更不断敲打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催生出对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如何构建的拷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首先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寻找到现有保护体系的不足并搭建起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隐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隐私意识的提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政治上,公私领域的划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上,人们对本能、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其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动力;文化上,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其存在和发展更具多样性。隐私是一种事实状态,不等同于隐私权的客体,更不等同于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安全感的基本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主要涉及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医疗安全感、食品安全感、工作安全感、隐私安全感和社会总体安全感七个维度。分析发现,当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安全感程度不高,社会总体安全感以一般程度为主要特征,并呈两极化分布。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也带来了大量潜在的“知识与不知合成”的风险,个体不得不面临系统矛盾,使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安全感更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界面"的本义是指物体与物体间的接触面,而信息技术兴盛背景下人机交互界面术语的出现,才使得"界面"一词进入大众话语.人机界面中的"界面"隐喻从交互方式、二者关系和实践指向三个维度,扩展了界面的原初含义.人机界面之"界面"内涵的三层扩展同样适用于公众—政府界面:公众与政府间的交互不限于政务大厅似的物理空间内,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形态交互;二者的交互应当强调以界面一侧的公众为导向;界面研究的实践指向在于对公众—政府间的交互进行界面设计、界面优化或界面重构.人机界面从"操作界面"到"用户界面"到"人本界面"的变迁过程,对公众与政府交互的范式创新也有着深刻的仿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数据的双重属性是自由属性和隐私属性。数据自由有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同时隐私保护对数据自由产生了限制性影响。要达到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就要以私法规则消除数据自由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以公法规则框定隐私保护对数据自由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制我国手机APP侵犯用户隐私信息的非法行为,本文借鉴了美国关于规制手机APP侵犯用户隐私的相关立法、报告和规范,分别从APP开发商、APP平台、APP广告商、APP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的角度提出若干建议,采取综合治理的模式,以切实保障手机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手机APP肆意侵犯。  相似文献   

20.
原料药行业垄断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原料药行业整体呈现"五强四弱"的特点。运用"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分析表明,在"五强四弱"市场环境中,原料药行业垄断多发生于进入困难的寡占型市场结构中,而这种市场结构极易诱发原料药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突出表现为共谋行为和排他交易行为,进而导致福利转移和影响制剂供应稳定;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也存在反作用,加剧了原料药行业垄断顽疾。短期看,应考虑通过《反垄断法》对原料药行业中的共谋行为和排他交易行为进行规制,但在此过程中《反垄断法》也存在类型化不充分、威慑不足和市场结构难以改变的困境。立足长远,克服原料药行业垄断需更加完善的竞争法治、更加健全的产业政策和更加智慧的监管制度协调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