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冯殿美为了适应国内国际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在我国刑法、商标法、专利法已有规定惩治假冒商标、假冒专利犯罪的情况下,为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立法不足,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  相似文献   

2.
建议增设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条款钟书峰著作权,也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没有规定运用刑法保护著作权;而1990年通过的《著作权法》也没有规定追...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 ,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具有根本的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 4 6、4 7条中 ,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以列举的方式给予了明确规定。但是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一直争议颇多。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及《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 ,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中适用的归责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实用艺术作品均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至今仍为空白。我国应结合国际公约、条约和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应明确规定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著作权法》中的“发行”含义是不相同的,《著作权法》“发行”中的销售行为不限于首次销售,而侵犯著作权罪的销售式“发行”仅指侵权品的首次销售。以此为出发点,《刑法》第218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销售”是侵权复制品的二次销售或多次销售行为。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有各自互不交叉且前后衔接的调整范围,由此可知《刑法》第218条是第217条的下游犯罪。  相似文献   

6.
当肖像权与肖像作品的著作权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协调我国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仍属于法律上的空白。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有历史原因,也有根本原因;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类型多样,理论上争论颇多。我国《著作权法》对于委托作品,采取了与英国《著作权法》(1988年)基本相似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制,被刑事立法吸收为侵犯著作权罪。从渊源关系上看,著作权法是被吸收法,刑事立法是吸收法,吸收法应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尺度全面吸收被吸收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定,同时当被吸收法已经对相应的侵权行为作了较大的修正时,刑事立法也应通过修正案及解释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研究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直接关系到《民法》、《著作权法》的应用,以及著作权案件的正确处理。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指侵害著作权的损害事实或者法律规定的涉及著作权的其他事实已经发生,确定行为人对自己的行动座依何种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要结合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根据侵犯著作人身权和侵犯著作财产权的不同,予以分别适用。  相似文献   

9.
WTO《知识产权协议》与我国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知识产权协议》对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为其成员国制定和完善本国的著作权立法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著作权法》与WTO《知识产权协议》相比 ,在对“作者”的界定、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及侵权责任的归属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为早日使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们应抓紧采取对策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网络环境背景之下,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应从国际趋势出发。与TRIPS协议规定接轨.宜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定罪限制。以《著作权法》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为契机,刑法应相应地修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构成要件,增加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犯罪规定。另外,为与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相配套.刑罚应加强对著作人身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对于那些不仅侵犯了作者的著作人身权。而且还同时侵犯了作品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完善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针对著作权犯罪的起刑标准.应当甩复制、销售发行作品的数量代替违法所得数额。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登记制度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登记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实行的制度,它对著作权的归属、行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关于著作权登记制度的规定,该制度主要体现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办法、条例中。我国应在著作权法中增加登记制度的基本规定,同时另外制定单独的著作权登记法。  相似文献   

12.
深度链接行为本质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当通过前置法无法对深度链接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时,刑法的介入具有必要性,但刑法在介入深度链接行为时理应保持谦抑。在入罪路径上,深度链接行为适用侵犯著作权罪存在障碍,因此,不得不从刑事立法的层面考虑,通过对《著作权法》的修改以及对侵犯著作权罪进行立法拟制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法与刑法一直存在衔接问题,虽然著作权法刑事责任条款或明或暗地发挥了限定打击范围、指引立法及法源补充等功能,起到了桥梁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两法衔接问题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修改之后有所缓和,但概念不统一、类型不确定、犯罪圈划定立场不明等困境依旧存在,民法概念思维与刑法类型思维的抵牾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著作权法中设立实质意义上的附属刑法,同时以“群+类型”行为为核心整合著作权法刑事责任条款与侵犯著作权罪,从形式和实体两方面实现两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部全面保护智力成果的《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于1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又一重大步骤。《著作权法》不仅充分规定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给编辑等合法传播者明确规定了与著作权有关的正当权利义务。大学文科学报是理论期刊中的一类,文科学报编辑除了要具备“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哲学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1年《著作权法》在第11条与第16条中分别对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此种规定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其中包括对两类作品划分的困难,著作权归属的争议以及对著作权人保护的不周。为此,可从两大法系对相关问题的规范入手,探寻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网络技术给著作权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国际立法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日益加强。反观我国《刑法》第217条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设置对著作权的保护仍局限于传统情况,在网络背景下滞后性比较显著。为此,建议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归责条件,扩大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完善定罪情节的规定,对法定刑进行修改与完善,使网络背景下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7.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通过“私服”、“外挂”等方式侵犯著作权、牟取暴利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国应加快网络游戏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明确“私服”、“外挂”等不法行为的性质、认定、法律责任,提供打击这些违法行为的直接依据;应当增加《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协调性,弥合各种法律之间的内在冲突。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多方面的力量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8.
"复制发行"是最典型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然而,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摆脱现实地域限制并可在瞬间内完成,对著作权人著作权的侵犯以及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具有不可控性,呈现出诸多非典型特征。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与发行行为具备有形性特征,需要依托有形物质载体始能确定,但基于刑法独立性地位及其判断的相对性,"复制发行"应当果断抛弃著作权法对有形性特征的强调,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扩大解释为"复制发行",将"发行"限制解释为"第一次发行"或"总发行",以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刑法漏洞,实现刑法体系内部的顺畅协调。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板具争议的内容,其为平衡著作权人的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创设,实质是对已经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于社会的需要,法律规定其为“合理”。我国现行著作权立法对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的规定过于僵硬、滞后,使本符合该制度旨趣的合理使用行为排除在外,重构著作权合理适用的判断标准,完善我国著作权立法就成为必要之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归责原则问题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中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这个问题的规定有许多进步,但还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