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完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剖析了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培育农村保险市场上的消费者、积极创新险种、改进营销方式和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四个方面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房若迷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94
自然灾害频发使得过去主要依赖政府灾后救助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扮演什么角色是尤为重要的问题.文中通过阐述政府干预巨灾保险市场的背景以及必要性,介绍国外政府干预巨灾保险的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政府的职能和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茂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将进一步参与和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经贸法规体系。中国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唯一的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通过农业“绿色”立法,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农地使用权立法,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使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货币化、股份化,促使农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俊凤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自从被国家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后,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但囿于其农业保险仍处于摸索阶段,法律制度保障缺失、政府引导职能发挥不到位、市场运作行为不规范、农业保险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相对突显,急需制定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引导职责、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组织的经营能力、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从而推进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燕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0-24,30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因此,农业保险立法模式切忌单一,应实行政府扶持下的国有化与商业化相结合的模式,由国有化公司经营,商业保险公司在一定范围内介入,国家提供财收支持,取国有化与商业化之长。在该模式下,鉴于各试点经过长期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制度规定,所以立法框架的选择宜粗不宜细,只涉及原则性的规定即可,以便给各地留下自由裁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6.
陈玉良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17(4):50-52
在许多国家 ,农业保险早已成为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保险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格格不入 ,也不利于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的意义入手 ,对农业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璇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保险中介人作为连接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纽带 ,对保险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大的国内外竞争 ,新出台的《保险法 (修正案 )》为中介制度的发展助以一臂之力。但是 ,由于受到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 ,此次修改仍然留下了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8.
李璇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3):49-52
保险中介人作为连接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纽带,对保险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大的国内外竞争,新出台的《保险法(修正案)》为中介制度的发展助以一臂之力。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此次修改仍然留下了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9.
周晓钟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5(4)
在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已严重制约着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必然选择。水土资源状况的严峻及其人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迫切要求把节水农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求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农业必须在社会宣传、节水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科技投入和科技管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刘志扬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55-59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手段,现实迫切需要创新农业保险体系。在传统的商业农业保险方式已不能有效保护农业经济的状况下,应持续实施并注重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其主体作用;逐步推行互助保险模式,发挥其补充作用。形成覆盖整体农业经济发展的全方位保护伞。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人保财险贵州分公司对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的宣传和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没有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经营主体愿意承保等。建议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经济的稳定性。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黎建飞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5):155-164
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生育繁衍历来是人类社会的头等大事。生育保险不仅使家庭在经济上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而且使生育女性能够保持收入和重返工作岗位。我国的生育保险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后的生育保险立法与新中国同步。改革开放前,生育保障实行用人单位责任制,各项费用都由所在单位负担。改革开放后,由于企业生育女职工所占比例和经济效益不同,导致企业为减少生育开支不愿或少招用女职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生育保障改革,农民工的生育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社会保险法(草案)》中,“生育保险”仅有六个条文,难以满足应有之需。 相似文献
14.
徐晓波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2):91-93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覆盖范围窄、个人帐户空帐运行、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挑战;而与此同时,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保险金替代率,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开征养老保险税.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之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爱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3)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具备本身的个性特征:刚刚从劳动保险脱胎而来;保险对象从单一走向复合;险种较少;福利性较低;制度化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起步晚;二是国力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社会保险制度将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苏蓉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20(5):127-132
我国已加入WTO并正按照世界贸易的规则要求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市场风险加大,如何保证金融活动高效安全的运作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以及存款保险制度一起被公认为是构成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础。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业稳定的重要制度,它的建立可以有效激励金融机构保持充足的资本,控制金融成本,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存款保险法制制度,建立该制度,将有利于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银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44-46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现行养老保险法虽然规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投入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建议按照以下思路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定期投入、强制保险、明确保险主体缴费份额和缴费年限、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以及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与转化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历程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税费改革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采用拓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农业税费制度改革前后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和检验了税费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区域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