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成立地方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构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查阅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山东省地方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主体合法等法律原则,加强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协议补充条款、建立专门纠纷协调机构等是解决就业签约违法问题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洪芳 《工会论坛》2006,12(4):24-25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现实中这种平等的就业权很难得到实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实现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措施应是:第一,树立正确的性别观,消除妇女实现平等就业权的主观障碍;第二,树立正确的生育价值观,完善妇女生育期间的保险制度,为妇女实现平等就业权提供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已为各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性别平等是劳动权保护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落实此项原则需要尊重性别差异、反对性别歧视和宽容倾斜保护。理念引导是促进劳动权保护中性别平等的基础性因素,应当突出国家的义务、社会的责任和个体的追求。制度建构是促进劳动权保护中性别平等的关键性因素,需要进行集中专门立法、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和引入性别预算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定位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讲是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传统的定位和反传统的定位以及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定位等的观点和看法.社会性别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二类是反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三类是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性别观念.从制度层面看,劳动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与社会性别制度的作用分不开;从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看,当前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我国就业总形势存在冲突和矛盾;从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看,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影响,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客体的影响.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创造更好的文化与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双亲化;提倡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为研究区域,以参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三大公共政策是否性别平等为研究问题,以1978年以来出台的与参政、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的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通过纵向的时期分析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可以观察和估计公共政策的总体状况、内容结构与决策过程的时期变化及其给女性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审视公共政策的初始动机、制定程序、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实际效果是否存在着性别不平等或造成性别不平等,并揭示公共政策社会性别缺失或性别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同时为完善公共政策内容、决策程序与执行过程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布兹是具有以色列特色的以集体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组织模式。早在基布兹成立之初,性别平等就被作为一条基本原则确立了下来。对基布兹建设者来说,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理想社会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基布兹建设实践要达成的目标。基布兹性别平等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性别理论、西方现代性别平等理论和西方激进的女权主义理论。在110多年的基布兹实践历程中,其性别平等实践可分为4个主要的阶段:早期的经典共产主义式的平等时期、强调两性自然差异时期、不平等现象的集中爆发时期、改革及多样化发展时期。关于性别平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是基布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妇女权益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不正当的区别对待。就业歧视行为不仅限制或剥夺了平等就业权,而且直接侵害了劳动者人权而成为现代法规制的对象,所以反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在就业领域贯彻平等原则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但现有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就业要解决好性别歧视问题"的要求,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同志2018年重点课题调研计划安排和部署,河南省总工会开展了关于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通过注重分析性别平等与企业关系的状况,总结出企业在性别平等机制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出当前工会在劳动领域推动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理论与实践进行中德之间的比较研究,既能增进彼此了解,又可促进相互学习。回顾历史,中德两国妇女运动的产生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当代女性形象未能摆脱刻板僵化的性别角色模式,并常常受到媒体和商业化误导的影响。在女性就业方面,德方专家强调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理念,中方专家则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质量、女性平等获取资源、为家庭工作平衡提供政策支持等建议。全球女性主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拓宽女性主义思想的范围;而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20多年来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1.
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都存在着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现象。从表象上看,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存在着身体力量较小、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少、"男性气质"不够突出等特点。但透过表象,这些特质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父权制社会的刻板印象,是男女不平等、性别关系不和谐的反映。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社会习得及现行法律有效救济机制的缺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设立专门针对男性的庇护所、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专项立法,并通过在多元、多机构社会干预中对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问题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从而构造男女平权的性别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0月,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社科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热心于性别平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形成跨单位、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对有关妇女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专项集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的很多地方,如瑞典、美国,已经建立了一种就业上性别平等的立法策略,形成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及美国模式。这些模式或以消极禁止为主,或以积极促进为主,通过政府责任及向雇主责任的转移,促进就业上性别平等的实现,不同的立法模式体现出不同的法律效益效用。而在我国,目前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保护模式,这种模式在转型后已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应尽快在吸收别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国的性别平等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平等就业既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也是禁止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和功能完备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必然依赖于一个成熟的平等就业权利支撑体系。《就业促进法》的平等就业是一大“亮点”,但面临重重困境。其中,加强政府促进平等就业的职责,划清政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界限,回归平等就业权并健全平等就业权利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权利救济机制并强化法律责任,是《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平等就业权重构的必然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筹城乡就业的背景下,平等就业权正全面进入决策层与立法者的视野.然而,平等就业权的后进理论与存在问题不仅使平等就业权本身陷入"系统性缺陷"的困境,也使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难以逾越权利的"鸿沟".重构平等就业权是实现我国平等就业权利法治的必由之路,任何简单地强化反就业歧视而忽视平等就业权利构建的做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改革风险和严重后果.重构平等就业权,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其积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妇女获得了就业和发展的权利,与男性共同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社会发展,也是实现人的发展,即男女两性共同的发展。在中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家有责任建立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及全面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需要构建一种社会主义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机制,使社会主义的性别关系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其中,完善社会和谐运行机制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条件,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开掘和确立女性主体性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探究两性职业地位流动的差异及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六省市实施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发现:在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方面,部分群体面临性别不平等,表现为女性的职业阶层位置越低,其面临的职业流动不平等越严重;在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回报的影响方面,职业向上流动的群体中不存在性别收入不平等,但在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中,女性的收入回报会进一步下降。研究发现朝着更为优势的职业位置流动可以消解两性的收入不平等,朝着更为劣势的职业位置流动与不发生流动,女性的收入回报都显著少于男性。这也说明职业向上流动的努力型精英群体内部的性别较为平等,而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和没有发生流动的群体中的性别收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或发展观,随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也在发生着转变.在发展观的指导下,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观,决定了公共政策"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性别平等产生消极影响,是导致妇女在就业、社会保障和性别分工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预示着中国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效率优先向更为注重公平的转向,这种转向为中国的性别平等事业带来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了切实提高性别平等程度,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妇女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促进妇女问题向公共政策问题的转化,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