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阵地控制活动层面众多,带有一定的保密性、伪装性,控制难度大。1.通过网络查控与特情侦查加强控制;2.加强公开管理;3.结合农村黑恶势力生成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控制;4.变"单元防控"为"系统防控";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阵地控制活动层面众多,带有一定的保密性、伪装性,控制难度大.1.通过网络查控与特情侦查加强控制;2.加强公开管理;3.结合农村黑恶势力生成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控制;4.变"单元防控"为"系统防控";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呈发展蔓延之势,气焰十分嚣张。2000年以来,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黑恶势力犯罪在主体、行为、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定要素结构决定了其特有的属性,因此在其防控措施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呈发展蔓延之势,气焰十分嚣张。2000年以来,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黑恶势力犯罪在主体、行为、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定要素结构决定了其特有的属性,因此在其防控措施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黑恶势力犯罪进行了较充分阐述,并结合当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出了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打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严峻形势,如何提升对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治理能力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以“结构洞”理论为视角,对黑恶势力冲突行为的起因、发起过程、机制及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黑恶势力在冲突中的发起行为存在着向上行关系借“威”(自主性)和向下行关系借“势”(规模化)的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占据“结构洞”的有利位置以实现成功发起,整个发起过程受到面子、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拳打发起者、剑指响应者、整市场之乱和织法律之网等扫黑除恶专项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打黑除恶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有力的打击系统、对黑恶势力进行全方位的防控和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系统 ,这四方面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共同构筑起打黑除恶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继出现,它是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式。这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只是黑社会组织的初始阶段,具有黑社会的一些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处于普通犯罪集团向黑社会组织演化过渡的中向状态。概言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是以获得巨额非法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与国家法律相对抗为重要依托,以腐朽亚文化为精神动力,以暴力和腐蚀拉拢为基本手段,有组织地进行严重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来分析。社会方面:一是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为其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基础;二是有组织犯罪亚文化为其提供了学习条件;三是腐败为其提供了土壤;四是社会控制力弱化为其提供了环境条件;五是境外黑社会势力渗透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方面:一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个体心理特征偏激;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认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涉黑职务犯罪涉案成员复杂,司法人员及行政执法人员犯罪突出,涉案罪名多为行贿受贿,并且涉案人员职级较高。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国家工作人员对物质利益的贪婪;二是政府执行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三是黑恶势力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对党政干部任免的干涉;四是立法滞后,量刑偏轻。涉黑职务犯罪的防治措施应将"打黑"与惩治职务犯罪结合起来,依靠群众,形成举报监督网络,加强各级政府建设,完善地方选举制度,完善"涉黑"职务犯罪立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吉林省黑社会性质组织多为中等规模,成员以无业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和进城农民为主,"村霸"型、"垄断特定行业"型、"商黑一体化"型、"经营地下行业"型、"官黑一体化"型和"恶霸"型组织是其主要类型,黑恶势力向经济领域、农村基层政权或政治领域渗透的趋势日益突出,已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滞后和社会管理不到位,所以应根据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暴力性特征弱化而经济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强化的发展趋势,对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标准作适当调整;同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积极参加及其他参加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以有效规制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的形态也在不断翻新,甚至出现高度伴随的趋势。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时期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斗争有机结合是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在2018年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运动,这项斗争是近年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社会净化运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程已过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效。通过分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取得的成就和反思其中的不足,我们认识到"扫黑"必须"破伞",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败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联防联动。为此,既要加强地方各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完善数据资料共享平台,也要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强化基层政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加强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研究,主动、坚决破除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案件,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以及贪污腐化犯罪,在社会管理和司法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涉黑犯罪保护伞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其危害性是使黑恶势力形成气候;涉黑犯罪保护伞的特点是拥有一定权力、保护形式多样、成员复杂;摧毁保护伞必须与反腐联系起来,发动群众,完善干部任用制度,强化公安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保险领域的诈骗犯罪作为一种危害较大的新型金融犯罪,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日趋增多,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具有作案方式多样化、诈骗行为隐蔽性、危害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尽管学界对于保险诈骗罪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有些问题仍没有完全澄清,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犯罪手段的多样性,使得保险诈骗领域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而对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尚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这种“新仇旧恨”就促使我们应当对保险诈骗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这种犯罪具有侵犯对象广泛、连续犯罪、手法带有一定的智能性,且不断翻新、犯罪成本低、有一定的组织性等特点。要有效地防控此类犯罪,必须从基础建设、技术防范、规范行业行为、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多层面着力,规范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控制能力,构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杀性暴力犯罪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一个敏感而重大的问题,由于此类犯罪的危害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研究如何侦查此类案件的同时,应当着重探索此类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发生规律,在防范对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新旧体制交替之际,人财物的大流动尚不够有序和规范,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侵害客体,也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城市治安防控局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建立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治安防控工作适应社会由相对"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的转型,已经成为治安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