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媒介的社会偏见、大众的认知偏见和女大学生的集体失语等因素,导致女大学生负面网络形象越来越明显。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利用新浪微博的"微博印象"这一个功能,对女大学生的微博印象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重点探讨女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并提出坚持客观公正报道、尊重女大学生的话语权、坚持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等重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话语”作为一种具有建构功能的社会实践,通过干预主体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认知结果。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所掌握的话语霸权,制造出具有全球影币力的话语,而中国由于实力较弱,且话语权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身国际形象塑造的话语主导权。新世纪,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树立真实、可信的形象,有赖于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外政策给中国大学生留下的基本印象就是美国人爱管闲事、喜欢插手别国内部事务,他们认为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和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导致美国推行这种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及其一国独大的特殊地位.大多数大学生对美国外政策的态度是既反感又无奈.今天中国大学生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看法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具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政治正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的背景下,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全方位、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包括军事战略目标、地缘战略重点、军力资源配置、作战思想、军事装备技术竞争等多方面内容,在美国对华战略判断日益消极的前提下,中国军力的发展、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将受到深远影响。针对中美实力对比、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美军事冲突等,我们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自主回应“大国竞争”,军、政、经等多领域配合,“拆解”美国对华军事战略、努力寻找和扩大中美共同利益,缓解美国对华敌意。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又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过程.中美在世界大棋盘上博弈,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在今后一二十年左右世界大势.中美在亚太地区博弈.美国通过在该地区“拉帮结派”增大其总体战略力量,并希望中国“四面树敌”.中国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应在不同维度的周边外交棋盘上以平等态度睦邻、友邻、尊邻,努力“四面争友”,避免将周边国家进一步推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怀抱.中美在各自的特殊时期博弈.两国都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都缺乏对对方的信任.同时,影响两国外交的国内因素也日趋多元、复杂.中国的战略对策必须建立在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准确把握之上,否则就可能上大当、吃大亏.中美在日益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中博弈.中国必须改变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和军费多少来衡量国家实力的浅薄认识,对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判断,必须以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作为基础.战略制定者必须对现代科技具有深刻理解,才能对中美总体实力对比做出准确判断.中美在信息网络化空间博弈.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着双方对威胁的理解.中美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博弈.尽管五角大楼曾预计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但也有美国学者认为2012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中美创新之战”,因为理智最终会占上风,人类会以创新与技术来解决真正重大的问题:人的生存而非杀戮.  相似文献   

6.
军队形象是军队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军队形象的形成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密切相关.军队形象是美誉度与知名度的辩证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辩证统一;主体表现与客体反映的辩证统一;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辩证统一.良好的军队形象,对内部具有凝聚功能,对外部具有吸引功能,对社区具有协调功能,对社会具有示范功能,对敌人具有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7.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的视觉标志、行为特征和工作理念,经过综合认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普遍评价。警察形象由 2个分系统 6个子系统构成,要通过营造氛围、成立专门机构和搭建平台的方法塑造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27日,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的特朗普在华盛顿五月花酒店发表了以"美国第一"为中心思想的外交政策演讲.这一演说清晰地提出了特朗普当选后的外交政策方向,是美国现政府的外交政策指南.特朗普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就是在这一外交纲领下付诸实施的,其对美国包括东南亚政策在内的全球和地区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形塑和框定作用.特朗普执政以来的东南亚政策是:对东南亚采取总体上的"忽视"政策,拉拢东南亚来应对朝核危机,安抚东南亚,对东南亚的贸易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拉拢越南来平衡中国影响力.特朗普东南亚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对东南亚总体政策上的交易主义,对东南亚贸易关系呈现显著特点,安全上向盟友提供再保证,争取东南亚各国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东南亚政策中的中国因素仍将突出,出台明确清晰的亚洲贸易政策和安全政策.特朗普政府东南亚贸易和安全政策对东南亚、中国及美国自身都有重要影响.中国的应对策略为:继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通过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来管控中美南海冲突,建立单边或双边安全机制以削弱美国对东南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小鼎  李珊 《外交评论》2024,(1):24-52+166
2016年以来,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接触政策,转而采取过度防范且带有明显对抗色彩的战略竞争政策,究其实质在于美国国内持续蔓延的“中国迷思”促成了对华战略偏好的转变。出于霸权护持的目的,美国以“中国迷思”为载体,在安全领域夸大中美安全稀缺,在经济领域强调相对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标定中国的异质属性,在中美关系尚存妥协与合作空间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遏制。社会环境、战略文化等背景性因素和国内政治联盟、智库、大众传媒及联邦政府等进程性因素交织互动,共同塑造了当前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在系统效应的裹挟下共同推动对华“迷思”不断强化。“中国迷思”改变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价值取向、威胁认知、利益排序和手段选择,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偏好从防御转向进攻,从保守转向激进,从合作转向对抗。  相似文献   

10.
邢瑞利 《外交评论》2024,(1):53-89+166+6
国家的地位寻求主要通过角色塑造来实现,国家在进行自我角色定位的同时也会面向国际社会进行角色扮演,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明显体现。对地位的重视与追求是决定印度外交政策的内在驱动因素。印度在应对中美科技竞争时遵循地位政治的逻辑。面对中美科技竞争,印度将自身角色定位成“全球新兴技术领导者”、“下一个半导体制造中心”和“自力更生的印度”。在完成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印度致力于扮演“美国值得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转移的中国替代者”和“全球民主国家的关键合作者”等三种角色,以谋求实现其成为全球科技强国的目标。从地位政治的视角把握印度应对中美科技竞争的行为逻辑,对于中国更好地应对中美科技竞争及其“第三方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几乎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帮助,向中国大举借债,在外交领域向中国示好,另一方面转过身来就发动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抑制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阻碍中国新技术企业向美国的出口,以此作为恢复美国经济、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战略措施。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剧烈,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企业须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东战略需要处理的是中、美、中东三边关系,因此应该建构在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研究、对中东战略格局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其所受威胁的把握这三个基础之上.中国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认识上既有重合又有差异,因此中美在中东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东战略格局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国反对单极霸权,支持多极化.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包括战略利益、政治利益、能源利益、经贸利益和非传统安全利益,这些利益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威胁.中国应该实行以支持中东国家独立自主和实现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13.
南海争端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议题,也是中国人必须重视的中国特色议题.本文从战略评估的角度对中国与国际海洋制度、中美海上竞争以及中国周边秩序调整等三大类议题进行了分析.南海问题的源起、演进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受制于美苏争霸约束.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海洋秩序调整成了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中国将自己定位在第三世界,从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考虑支持这一制度系统,对海洋制度如何约束国家行为并无充分准备.由于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美竞争的不是制度而是权力,这是众多中国学者认为美国“重返亚洲”导致南海波澜再起的重要原因.从当事国角度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竞争已经不是制度、权力之争,而是周边国家担忧中国如何使用权力的反应,中国远未到主导周边秩序调整的阶段.为此,中国需要塑造一种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相互调适的战略文化,让不断增长的战略手段具备更加匹配的战略目标,只有两者协调起来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新社会阶层作为总体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认知和学习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作为家庭环境因素,其对子女的学习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的激励作用,加强对非新社会阶层家庭子女的关注,加强对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正确引导,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5,54(6):55-60
中美国内对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的认知都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在美国表现为中国海权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中美矛盾的加剧乃至冲突并威胁美国的东亚安全,美国是否需要对中国加以阻遏;在中国表现为中国应该选择对美国的海洋霸权进行挑战还是承认现状并规避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时,力求规避与美国的海权冲突;进一步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谨慎有序地推动海上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尚涛 《外交评论》2010,27(5):76-90
本文假定,中美相互依赖关系是美国制定对华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非常复杂,既存在资源依赖(包括原料依赖、科技依赖、市场依赖和资本依赖),也存在权力依赖(包括军事能力依赖、经济能力依赖和制度能力依赖)。总体上看,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相对较强,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相对较弱。美国在对华中长期战略中,既可能积极谋求合作,又会在必要时抑制中国。对此,中国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利用复杂微妙的相互依赖关系,积极应对,不断拓宽中美合作的空间,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而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应特点可概括为:“竞争合作,制约防范,规塑行为,影响发展,避免对抗.”结合今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峰会与7月中美战略和经济高层对话,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决策过程、战略意图、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和潜在危险,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了综合评析.最后就现阶段美中关系特点与把握中美两国元首峰会和中美高层对话所取得的成果与“正能量”,在五个有选择的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良性竞争、共赢合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媒体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一直被认为是“档案记录报”。2009-2010年,《纽约时报》对华持续保持高度的关注,其报道的密集度较为平稳,报道内容集中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剖析其主要涉华报道,可以发现,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纽约时报》对我国的报道已相对更加客观,更加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这说明我国所面对的国际媒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与塑造更加客观。尽管如此,由于冷战思维的残留和国家利益的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认知仍相对滞后,其报道中也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甚至是故意歪曲丑化。为此,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引导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塑造,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9.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警察形象重塑进行分析,该分析表明:警察形象重塑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发展机遇显著,但警察形象重塑中的威胁因素亦不可小觑。分析警察形象重塑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对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对中美警察的警察机构、警察快速反应机制、社区警务、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中国应该从美国的警务发展中汲取有益经验,夯实群众基础工作,建设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安科技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警务机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