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人类认识实践世界的必然路径。合法的问题意识是真问题导向的、完整的、实用主义的、独立自主的思维范式,在其框架下,一切知识作为素材,具有平等的地位。法学领域中问题意识范式的转化,引发了一系列法学研究方法革新的连锁反应。论题学的复兴在法学方法中带来了法学问题意识的回归;商谈理论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作为特殊问题的法律难题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依据;领域法学在中国法学界异军突起,体现出问题意识视阈下,中国法学方法的本土化创新。问题意识下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弥合了事实与规范间的张力,提高了法律规范指导实践的功用,但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法学方法的决裂。新的方法主要担当传统法学方法的辅助角色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关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学说均不尽如人意,但其中一些观点亦揭示了两者生长的共同基础。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方法论生长的基础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两者共享同一个基础,即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法律唯物辩证观";二是两者往往在同一时空中为人们交互使用,且相互转化。从法律传统上看,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以关系原理视之,两者联系的纽结在于它们都是一个解决理论/规范与实践/事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理论/规范假说的过程。无论是在法律方法还是在法学方法,"先归纳后演绎、先经验后理论"是其基本运行路向。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学方法论在中国法律实践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篇文章从方法、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概念出发,着重探讨法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契机,从中国不同法学部门的角度出发,找到在法学研究、立法、实践中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于上个世纪在奥地利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制度法学"的理念,这在学术史上确实传为佳话.实证主义法学面对新自然法学的强烈攻击,从哈特的柔性实证主义法学分裂为拉兹为代表的排他性实证主义和以科尔曼为代表的包容性实证主义.而制度法学兼采实证主义法学、新自然法学、法社会学诸家之长,另立阵营.而他们的方法论较为独特,正适合社会发展中的法律的发展.所以,在法治成型的今天,对于制度法学的方法论可以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书摘     
法学方法论原理李可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可博士的这部著作至今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首先,提出"法学方法论原理"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理论要素、关系、特征、结构和体系进行了剖析,是该著的概念创新。其次,全面分析和建构了法学方法论内在构造和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该著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7.
《法学方法论》作为较为晦涩的学术著作,理解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的区别、教义学概念的含义以及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较为关键。同时,该书会引起读者对法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科学性以及法学的思维方式等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8.
法权分析方法是童之伟立足于中国实际探索中国基础法学新路径的理论成果,是对我国法学方法论的重大创新。童之伟按法权分析的思路对宪法学新体系、宪政基本要素、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党政关系改革和宪法适用等问题深入分析。法权分析法学虽在当下响应者不多,但基于其对现象世界的解释力、理论体系的自洽性、知识生产的自主性、理论适用的本土性和哲学承诺的坚定性,将来完全可以取代阶级分析法学而成为占主流地位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9.
"三质"法学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兼具理论素质、实践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三质"法学人才为目标,需要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以理论素质、实践素质、人文素质为面向,以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基本技能、业务技能为内容,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场域的"三个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在重视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教学和开展学风建设三个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1991-2000年的10年间,甘肃理论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在程序法学(包括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仲裁法学)和司法制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讲,程序法学的研究量大面广,而司法制度的研究次之。由于证据法学在过去的10年间主要是依附在三大诉讼法中研究的,还由于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太少,因此,本综述依过去情形,在相应的学科中对证据法学的研究成果加以论及,不再单列。现对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所涉及的问题为纲,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德国法学家齐佩里乌斯的方法论研究与其对正义问题的法哲学关注紧密相关。他从法概念与法学方法的关系人手,以实现“开放社会中的个案公正”作为方法论所追求的目标,将寻求“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正义观念”作为方法论的中心任务。他在阐述法律解释、法律续造与法律适用等传统论题的同时,还吸纳了晚近出现的论证理论与类型思维思想,对于传统方法论研究进行了创新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是中国法律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传统中国法律学术的知识类型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法学说、律学法学说、律学说以及先秦法家法学-汉以后律学说.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主要是对制定法的注解,缺乏对正义和权利这一法学核心问题的讨论,因此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学",而是"律学".关于律学的兴衰,笔者并不完全赞同沈家本的观点,认为律学滥觞于秦,兴起于汉,繁荣于魏晋,隋唐集大成,至宋元趋向衰落,明清复兴,迄清末而终结.关于律学的生成,笔者认为律学在传统中国的形成有其必然性,而法学则难以生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直接关键的是,实体上缺少从人的"类"本质中抽象出来的超世俗的体现普遍正义与个体权利精神的法;形式或者说方法上缺乏逻辑学在法律知识构造中的运用.律学具有概念明晰、解释准确、简洁实用的优点,一直是国家立法和司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传统中国和东亚法文化的特色.但由于它囿于经验和技术,因此与西方的法学形成差异和差距.律学在清末为法学所取代,但律学传统影响至今,对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从法哲学、人与法律的关系、法律方法论等不同角度论述了人本法律思想,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和思想资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氛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军事法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突出。全年出版军事法方面的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10余篇。学者们就下面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军事法基本理论研究有所突破本年度学者加大了军事法基本理论研究的力度,在军事法研究的路径、军事法的基本范畴等方面有了一定突破。(一)关于军事法研究路径。有人提出以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为宏线,从态度、方法和理论工具入手,为学科自治提供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平台。由此,军事法学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法学的划分方式而将其子学科分为军事立法、军事行政法、军事刑法、军事经济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国警察法学研究进路虽时有调整但学科发展亦日趋繁荣。在公安学(警察学)已确定为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前提下,警察法学归属于法学和公安学(警察学)的二级交叉学科独立生存和发展,既体现了学科的历史传承性,又为自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拓展了发展空间。按照这样的学科定位,警察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界定为警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就学科体系而言,警察法学应当包括警察法学基础理论、警察组织法等七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法学方法论》是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价值导向的思考”方法,并提供了一整套的法律解释和法的续造的标准和方法,意图通过提供这些方法,对法律的价值判断作事后审查,以防价值判断成为法官的纯粹个人立场。拉伦茨提出的法学方法,大大提升了法律适用的科学性,但仍有限度。本文拟从法哲学、法官角色、法官品性三个视角分析“价值导向的思考”方法的限度,说明这套法学方法建构的界面,以助于对《法学方法论》一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军事法学经过30年的繁荣发展,初步构建了完整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但研究中移植复制一般法学理论成果的痕迹明显,对军事法的"个性"或特殊规律性的揭示不足。未来军事法学的理论创新,在运用法解释学和法社会学方法继续"法内说法"的同时,需要将研究视角转向法外,即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化军事法的研究,通过"法外说法"进一步对军事法的特殊性进行全新理论阐释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制度法学容纳了社会学的实证方法,超越了传统的分析实证法学,同时又在吸收自然法理论的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自然法理论的超越。正是在吸收和批判以往法学流派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制度法学通过严密论证,实现了法学理论的创新,提出了法律是一种制度事实的命题,这一基本命题不仅具有理论的开创性意义,也具有相当的理论启发性,为我们理解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特别是对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在哲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之时,制度变迁的理论情境和实践情境显得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9.
人大学的法学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学在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产出量、重要学科地位有待提高。不宜继续沿用"人大制度学"、"人大制度研究"等称谓,一般应采用"人大学"、"人大法学"等称谓。人大法真包含于宪法,但是,宪法学真包含于人大法学,不过,宪法学与人大法学真包含于人大学。研究的主体是人大法及人大法学,反对片面地从研究内容上将人大学与宪法学完全割裂开来。以往人大学研究的理论苍白,很大程度上与研究方法的边缘性知识熏陶、训练之缺乏有关。人大学的法学之维阐释是永无止境的,惟其如此,不断提高人大学的理论性与实用性并希冀给法学人们能在这个领域不断追求知识增量的愿望和持久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森林法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虽然该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林权理论、森林法修改和林业执法、司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研究视野狭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意欲拓宽森林法学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质量,需要法学思维的回归。森林法学研究应当以法的价值为研究本质、权利和义务为线索、以基本概念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主流法学界的认可,进而提升森林法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