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从基层政府做起,从基础工作抓起。建设基层法治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目前基层政府公务员行政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有待增强,基层依法行政实践现状喜忧参半,基层政府法治体制机制不畅。抓好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增强基层公务员法治理念、依法严格规范基层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改善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环境、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市县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应以制度建设为先导,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引导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以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促进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推动政府严格依法办事;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社会监督、强化行政问责制度为重点,健全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完善法律实施保障机制,防止和纠正行政违法;以提高法律意识和培养法治思维为根本,营造与法治政府建设相适应的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方保护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地方保护是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是地方保护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打破地方保护必须深化改革、消除体制弊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法治建设,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是最终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建设法治政府就是建设行政人员在法律规范内有所作为的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但当前法治观念在我国尚未形成共识,公民意识觉醒、社会心理失衡、新兴媒体发展等都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挑战。因此,建设法治政府,首先必须进行普法教育以增强公众和行政人员的法治观念;其次要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最后要严格文明执法,建立多元化畅通的公众诉求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6.
影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深层原因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人治观念和现象—墉职能转变的不到伍非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及其考核体系带来的许多问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对策: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树立人们的法律信仰,确立法律在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政绩观及考核体系来约束各级政府和公务觅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细织法和程序法的建设,让行政管理体制在法治的勒道上运行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行政许可法》作为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 ,体现了现代行政法制保护公民权利、规范政府权力的价值理念 ,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创新 ,不仅有利于促进行政许可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 ,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次上规范政府行为 ,建设法治政府 ,从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8.
所谓法治信仰,是认同、尊敬、依赖法治,赋予其神圣性并将其奉为最高行动原则的一种思想。简言之,就是社会达成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共识。法治国家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治理国家的法律必须是良法;这样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法治国家莫不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前一个条件实际就是讲法制建设,后一个条件就是讲法治信仰。法制建设是法治的“硬件”。法治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法律的理性与科学,即法律本身是良善的,是好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它应该是规范政府权力、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的,应该是平等保护个人…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应具备法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政府官员切实遵循和运用“法治思维”,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合法: “目的合法”和“权限合法”是前提。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任何权力都需要依法配置到一定职务之上,并且严格按照法定安排予以执行。因此,政府官员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明示或暗含的目的;应符合法律、法规为之确定的权限。这就要求政府官员熟悉法律的具体规范,了解和把握法律原则,切实做到“内容合法”和“手段合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规范法学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法学是法学的脊梁和法治的主要理论支撑。鉴于法律规范词本身即是对行为模态的设定,从法律规范词入手的规范法学研究,事实上就是对法律概念与法律规范命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出法律的意义、结构和法律秩序的内在实现机制,有可能对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作出较为明显的贡献,理应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心。在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规范法学的重要性与我国规范法学研究落后现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预示着规范法学必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是对政府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要求。从国际进程、现实挑战、未来要求看,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当前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存在着重法制轻法治、重权力轻权利、重结果轻过程、重执法轻问责等落差;推进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除了坚持党的领导之外,政府职能法治化是前提、政府决策法治化是基础、政府执法法治化是关键、政府责任法治化是保障、政府政务公开化是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高法律保障。中央军委提出的新时期依法治军方针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在实行依法治军中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决定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性质,是依法治军的最高法律保障;在新时期的依法治军中必须坚持宪法规范的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维护和保障权利原则、效率原则和监督原则;宪法确立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任务、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该法的实施,对于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这部法律,把握其立法精神,发现和解决该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问责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体现,是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实践中仍存在着问责主体缺失、问责对象混乱、问责依据不足、问责范围模糊、问责程序随意等问题。必须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规范,进一步明确问责主体,严明问责标准,畅通问责渠道,保障问责公平。  相似文献   

15.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一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三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冶政府的途径:一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二要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三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试点并驾齐驱。法治政府的建设,无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它意味着政府权力的行使以法律的授权为其边界,政府权利的运行得到了充分的监督和制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主要以规范行政权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为标志,基本构建了法治政府所要求的制度前提,但是在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备性、行政执法的规范性、行政监督的有效性以及行政责任的严格性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足,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法治政府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7.
"法治公安"属于"法治政府"的范畴,是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公安机关,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生命线的公安机关。建设法治公安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安机关履职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任何标榜“全盘西化”的法律移植思想都无法在我国生存。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及法治观念,但也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法律素质;积极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实施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调整手段是伦理规范、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调整手段是行政规范。而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整手段的本质特征。对比了三种经济调整手段的本质区别。提出法治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法治与市场经济互为表里的内在联系;法治是市场经济主体独立和意志自由、公平交易、正当竞争以及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同时法治引导和约束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文章论证了法治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想发挥法律体系的规范功能,就必须理性地对待它。现在法律体系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轻视形式逻辑的实质思维倾向阻碍了规范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司法政策中过度强调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能动司法的统一,使得法律的权威性难以树立,法治之路更加艰难。因而,强化形式法治的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特别的意义,要想实现限权意义上的法治,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及其体系的规范作用。过早地批判、放弃形式法治将会使法律失信于民,成为法律白条;过多地讲政治、讲大局等是对政治资源的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