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论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历史规律中文化传承规律作用的内在规定性,深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之哲学思想文化、政治思想文化、法律思想文化及宗法思想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性格的特质即中国特色的历史发展方向的内在规定性,并据此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来源于三大理论基石: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文化基石;马列主义政党学说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思想基石;人民民主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立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任何政党制度的建立与存续均有其内在的政治文化支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现实中传统政治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相互博弈相互包容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此三者依然处于博弈互动之中。从政治哲学思维、政治行为习惯和政治意识形态三个角度考察中西方竞争型政党和协商型政党,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当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深厚的文化土壤。多元一体、贵和尚同、和而不同及求同存异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从未中断,深厚的文化积淀就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立的深厚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独特的中国式民主形式,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引领社会发展。制度自信源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一步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必须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在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民主逻辑、绩效逻辑和制度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的逻辑是指引,规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和方向;实践的逻辑是基础,彰显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文化的逻辑是根基,提供了思想支撑、内在动力和实践维度,赋予其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精神标识;民主的逻辑是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人民民主的真谛;绩效的逻辑是优势,展现了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和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制度的逻辑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执政和参政体制、新的政党制度范式和新的现代治理方式,为世界贡献出政党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结果,具有理论优势、文化底蕴和实践效能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理性的认知,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国家统一和有效治理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价值追求,契合于"和合文化"所倡导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天下为公的包容精神,奠定了这一制度自信的文化基础。成功应对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方面比旧式政党制度有更高的实践效能,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这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既相对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来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内涵的党际关系研究范式具有明显局限性。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内涵要积极探索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的三维关系新范式。运用政党三维关系新范式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内涵可以做出新概括。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代表、多党派联系"为显著特征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包括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近代以来的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历史,构成了理论体系的历史基础。马列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成功发展与实践则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根源性、决定性要素,不同的政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政党制度,进而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呈现愈发多样性的发展态势。由此,从传统政治文化根源视角,探究新型政党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包括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近代以来的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历史,构成了理论体系的历史基础。马列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成功发展与实践则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其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应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工会应立足本国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提出,解决了"维护什么、怎样维护"的问题,是中国工会维权理念的深化和创新,为今后切实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自由原则",反映了当代世界离婚立法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立法的日趋完善和人性化,但同时也带来离婚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目前离婚的特点,我国应健全婚姻立法和执法体系,以适当控制离婚,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模式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括和表述。中国模式是中国近几十年成功发展、独立思考、适合自己实际的客观发展模式。世界经验会影响中国模式,同样中国模式也会影响其他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互相学习、竞争和改进是全球化能够贡献给人类社会最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东南亚华文学校几经沉浮,在影响其兴衰的诸多因素中,华人华侨的作用始终不可忽视。反之,华文学校的鼎盛与没落也深刻影响了华人华侨的情感变化。东南亚华人华侨与华文学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华民族蒙难时,华校教育激发了侨胞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亚华校衰落,客观上讲,民族认同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海外侨胞的价值取向,包括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检察讯问的定位,是检察院在法律监督活动和公诉活动中从事的讯问活动,主要是侦查监督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我国刑事讯问中的法庭讯问、侦查讯问和检察讯问进行比较.检察讯问监督的重点是从侦查到庭审的过渡环节。我国检察讯问具有司法审查、核证补证、顺利公诉、司法救济、辩诉交易等功能。法律监督通过检察讯问可能发现问题,但单靠讯问显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利用检察讯问之所长,在诉讼过程中发现疑点、阻断错案。  相似文献   

18.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从各自性质出发,把握中国工会与中国共产党二者关系的实质;从执政党的功能变化出发,把握两者关系的新内容;从市场经济的特性出发,把握党的领导方式的新变化;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的问题。教育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而这种改革的目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撑21世纪人力资源源泉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相比,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预示着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