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分析和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东方国家走上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若干争论。其中,马克思所说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俄国社会;俄国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列宁对俄国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后发展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关于东方社会的性质、结构、现状和前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学说,广泛地渗透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更应立足当下,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反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取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回顾,特别是对中国的深入研究,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科学理论依据、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与时俱进等方面得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马克思晚年所关注的.马克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与他早期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理论,从而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列宁进一步探索并初步对此进行了实践,邓小平最终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夹谷”的设想。这一设想,突破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定模式,第一次探索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新拓展,为东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指出了方向和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走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以新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主义。  相似文献   

8.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开拓和探讨的一个领域 ,这主要体现在《人类学笔记》中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和“菲尔笔记”以及俄国问题通信中。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绝不是仅仅提出了一个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而是深入到了社会发展规律这样深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问题上 ,向我们揭示出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特点。具体来讲 :首先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向我们揭示出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选择性相统一的辩证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初 ,由于当时的急迫任务是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 ,因而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强调得要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依据新的历史发展的事实,特别是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的日益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以其"东方理论"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以巨大的精神理论指导.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探讨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大致经历了早、中、晚和恩格斯独立阐发东方社会理论四个发展时期。1853年之前只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观;1853年至1873年,马恩对印度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村社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1873年至1883年,马恩在科学地扬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从而使其东方社会理论基本成型。1883年后,恩格斯又结合马克思逝世以后十多年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思考。通过历史镜像的还原,可以看出马恩东方社会理论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其清晰而严密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时代境遇和实践条件下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发展:恪守马克思社会发展的理想设定并将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为中国社会描绘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主体、发展动力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外部条件的重要观点,推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世界宏观视野中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有其内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机缘,这具体体现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揭示。其中,对东方社会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社会,特别是领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历史和独有特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宗教思想来源的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的基本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风险社会理论。全球风险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我们有效地预防社会风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论指导,科学地梳理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著名的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即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使这一理论变成了实践。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曲折。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正确把握“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涵.探讨苏联解体的成败得失,对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方社会主义是指以俄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典作家关于越过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有过许多论述,东方社会主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大胆实践和理论探索,产生了俄国的列宁主义和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入手,阐述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国内外和谐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初稿和三稿中写道“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在此他打了一个比喻.原意是指俄国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苦难阶段。学界将其误读成“跨越卡夫丁峡谷”,并用于解读俄国和中国的革命过程,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有从现实寻找理论依据的错误倾向,我们应当坚持学术研究独立性,回归马克思原著原意,避免曲解、附会原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跨越卡夫T峡谷”没有直接的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符合中国实际和人民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不需要生造出的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来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源于他们对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落后国家的研究。马克思通过对以俄国为典型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考察和研究 ,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这就是我国理论界所研究的著名的“跨越论”。目前理论界对“跨越论”研究最多的是跨越的动因、跨越的含义、该不该跨越、能不能跨越、到底马克思是否提出了“跨越论” ,如此等等。当然 ,这些研究都是必要的 ,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跨越论”的实质是能不能和怎样走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实践为前提来构筑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图式,认为人类社会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渊源,对其进行分析对于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的价值目标确立和发展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