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化误读与行为失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是人赖以社会化的前提,人们创造了文化也受制于文化。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到人的心理、精神等内心世界,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取向。在多元文化并存、磁撞、交合的文化氛围中,一个文化人对它种文化必然进行解读即体认与选择,并进而对其行为方式产生影响。文化间的差异性,解读主体本身的文化背景与素质等等因素常常使得一个文化人对它种文化进行误读,而这正是行为人行为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的一大渊薮。  相似文献   

2.
“礼仪之邦”的尴尬引发了人们对文明行为的关注。文中剖析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教育因素等,阐明了文明行为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文明行为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体现,尊重他人的权益,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和谐社会所提倡的价值核心,从法律、制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尊重感的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的建议,以构建文明行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谈谈日语中关于“恩惠行为”表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语中的"恩惠行为"是表示赞赏和感谢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这与汉语明显不同,特别是日语中存在着汉语中所没有的授受动词和授受助动词。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涉及"恩惠行为"时,日本人既要突出自己的感谢,又要尽量减轻他人因此而造成的心理负担。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源于他们力求保持内部和睦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传到日本之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茶文化茶道,茶道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日本有三个高潮时期,以中国禅文化传入为契机,受其影响、刺激,与日本本土神道教相结合,在经过不断地改进后,与传统礼仪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礼仪规范,程序复杂的艺术形式。而人们可以通过茶道繁琐正规的程式修炼。达到修生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抑或是从文化发生角度看,从属于汉文化分支的日本传统文化到属于东西合璧的日本现代文化,都是一种多源汇流的文化。日本文化的特质是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东西方汇流文化。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曾起到过重要的哺育作用,日本文化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诸多要素,但是日本不是简单地克隆、复制外来文化,而是按照自身文化特征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合到本民族血脉之中。  相似文献   

6.
日本“小小善意”运动采用灵活的方式,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注重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侧重“善意”行为的强化和内化,其内容具体、易于接受,很好的实现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其有效经验可以为改进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1)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透露出一定的文化气息。由此推断,犯罪无论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还是作为~种社会现象,都必定包含着种种文化因素,文化与犯罪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犯罪个体、犯罪社会现象和犯罪历史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对于犯罪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未参与盗窃行为也未事先共谋参与事后抢劫,只是偶然参与实施事后抢劫犯罪中的暴力、胁迫行为的人的责任问题,在日本有根据承继的共犯理论和共犯与身份理论加以解决的两种思路。但根据因果关系理论、因果共犯论以及部分犯罪共同说,应认为后来参与者只应对暴行、胁迫行为负责,而不应承担事后抢劫的共犯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张爱平 《理论前沿》2007,513(24):34-35
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在日本,一年四季,衣食住行,人们每天都在与自然进行着亲密的接触。自然不仅深深地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洋学”家高楠顺次郎站在亚洲整体观及东方学的立场上,对佛学之于印度的“文化清算”功能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阐述,认为佛学的出现标志着来自西方的印度雅利安人的文化由物质性的文化改造为精神性的东方文化,指出佛学从十五个方面对以往婆罗门教文化做了彻底的“文化清算”,从而与雅利安人固有的“西方思想”分道扬镳,实现了佛学的东方化,不仅改变了印度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逐渐成为“亚洲的核心思想”;他还进一步对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佛学特色做了比较。高楠顺次郎关于印度佛学的研究贯穿着“东方-西方”意识,表现了“亚洲核心思想”的认同,富有理论东方学的价值,值得我们进行批判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像日本这样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却依然保留了丰饶的森林、湿地与海岸?为什么日本每个村庄都如此宁静、美丽?最近,前往日本的国内游客增多,在日本人来看,他们是“新来的中国客人”。因为,在日本人眼中,以前访日的中国人,多去秋叶原。而对日本的庙宇、温泉与美食却无暇一顾。但今天,这些新来的中国游客,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化与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透露出一定的文化气息。由此推断,犯罪无论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必定包含着种种文化因素,丈化与犯罪具有干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犯罪个体、犯罪社会现象和犯罪历史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对于犯罪的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在中小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中有重要的功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旅游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人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髓,在中小旅游企业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抓好企业领导者行为文化和企业员工行为文化的塑造,就抓住了中小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群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亦肩负着传承、引领与创新社会文化的历史重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就要保障大学文化主体——人及环境的社会主义化,确保大学文化主流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是坚持“共犯从属性说”的日本学者诠释共同犯罪人责任根据的有力学说。“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核心就在于将共同犯罪视为一个行为而不是数个行为,所有的行为人对“部分行为”承担整个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无疑是严重违背个人责任原则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充分暴露出了现有共同犯罪行为理论的根本缺陷。克服这一根本缺陷的出路就在于认识到行为不仅仅止于行为人的身体动静,而是必须利用客观存在的外部条件。在共同犯罪中,各个共同犯罪人正是将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时所利用的客观条件而具有了独立的行为。因此,每个共同犯罪人是对自己独立的行为而不是“部分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但一国的外交行为及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必定会打上该国的文化烙印。影响日本对外关系的文化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等级观念、危机意识、天皇崇拜思想、耻感文化、历史观。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更有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创造成果的凝聚。文化创造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离不开人的作用。文化是人的创造物,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性是文化创造的前提条件,人在文化世界中创造、超越既有文化成果,形成新的文化成果。作为创造主体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由自觉的主体性的人,在文化创造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自由自觉地进行文化创造。文化创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晓燕 《外交评论》2009,26(4):83-93
通过系统考察国内外战略文化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研究问题是文化、战略文化、国家行为三者的关系,但是中外学者在研究方法和所持观点方面表现出很多不同。国外学者集中研究的是战略文化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并且较多地采用了实证的方法。对于战略文化与文化的关系,他们认为战略文化与一国主流文化不一定一致,对其国家行为来说,一国的文化、战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一种象征性话语的作用。中国学者则认为,一国主流文化必然决定其战略文化,战略文化必然影响其国家行为,因此在研究中比较平衡地兼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内化程度”是衡量文化作用水平的重要概念,深入探讨这一变量有助于推动目前的战略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比较法学家极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它不仅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西方的压迫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法律在近现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从日本的传统法律文化着手,介绍了日本移植外来法的过程,进而分析外来法与本土法之间的冲突及其给日本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就日本人厌讼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中“人”的观念米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人”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人”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