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依法确立救灾管理体制,规范救灾经费使用,加强救灾装备与设施建设,救 灾预案制定法制化,健全灾情信息公告与发布,完善紧急救援机制,严格救灾款物使用与监督等救灾法 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女子高等教育从近代开始一直是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中、美、日三个国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总结三国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主要表现在纵向城乡之间、横向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的非均等格局。为此,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四位一体"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健全公共服务的监督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看,应急预案体系的功能发挥不仅取决于单项预案的功能发挥,也取决于单项预案之间的合作,还取决于应急预案体系与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之间的契合,甚至受制于社会认知和治理机构,以此可以建构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公共政策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之下,以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在2008年“南方雪灾”中的实际应用为案例的经验观察显示,中国应急预案体系在公共政策层面的制度缺失是一个共性问题,因此,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还需要从公共政策层面解决,亟待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重整应急预案体系的隶属关系,建立和完善危险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快相关应急体制、机制与法制的配套建设,提升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实效,改善公众认知,优化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美日等国在应对灾害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其成功的经验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范本。青岛市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刚刚起步,在应急物流体系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尚未制定《青岛市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关联度低;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保障体系、法规体系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在加强对应急物流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建立协调有效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警察教育法规体系作为调整警察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横向类型和纵向层次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警察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教育体系,然而由于没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障,警察教育领域内外的各种关系一直难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探索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时,有必要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权力约束机制,同时更需探索建立地方的横向权力约束机制,以此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省域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渐次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公务人员法治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而且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完善,制约监督机制不断健全。但与此同时,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法治思维尚未真正树立,行政执法过程尚不严明,行政执法体制尚未理顺,依法决策机制尚不健全等。要如期实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除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正确方向外,还必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0.
基于范畴论和目的论之融合而构造的犯罪论范畴体系是一个立体而非平面的体系。其内部纵向由低到高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和中心范畴三个层次构成,基石范畴是存在于中心范畴之中的作用起点;横向是由肇始于基石范畴的若干中心范畴所组成。整个范畴体系的作用机理是按照先纵向作用后横向运行的规则运作的,这符合先事实判断后价值判断、先形式判断后实质判断的主张,是对德日三阶层论体系的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的常态化、"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制度背景共同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协同的动因。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推进环境立法协同,但仍存在立法协同体系尚未形成、工作机构有待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协同工作机制、成立环境立法协同工作小组、完善环境立法协同保障机制等路径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的纵向与横向协同。  相似文献   

12.
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做好三方面工作--搞活市场运行主体、完善市场运行平台、优化市场运行结果,即坚持和完成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客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频发的矿难已经成为阻碍煤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这其中,立法价值目标多元化、法律更新滞后及立法技术不完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导致目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法律原因,而产权责任不清、行业准入制度及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等则是导致煤矿事故频发的体制原因.因此,完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理顺矿产资源产权关系、健全行业准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湖北省为例,考察了地方立法体制机制现状,发现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主要存在立法权限混乱、立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立法参与机制不健全、立法程序形式化、立法激励机制匮乏、立法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提出从明确地方人大立法权限、健全各主体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地方立法的程序机制等方面强化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依法治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在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守法诚信奖惩制度、提升道德底蕴中增强社会依法治理的观念,在主体、载体、机制三个横向层次下进行社会依法治理的纵向层次的深入,在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组织的自律与规范、成员的教化与权益维护上推进社会组织在社会依法治理中的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示要求,强化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需要从我国乃至全球在COVID-19疫情防控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法律修订与预案调整的并行实施。立法中应当以包裹立法的方式推动有关法律的系统性修订,地方立法也应紧跟国家立法进行动态调整;同时,通过程序性规则保证应急预案体系的并行调整和定期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学术治理体系建设是高校深化改革的核心环节.当前,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教授在学术治理的作用比较有限;学术委员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等等.针对高校学术治理在制度、实践层面的困境,本文从丰富学术治理的理论体系,完善学术治理的结构体系,强化学术治理的功能体系,创新学术治理的方法体系,健全学术治理的制度体系以及深化学术治理的运行体系等六个方面入手,探讨分析了解决的途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提出,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架构。以此为遵循,咸宁市委探索以建立农村联合党委为纽带,纵向铸牢抓乡带村、抓村带组的组织“链条”,横向融合村集体经济发展与配套组织体系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公安指挥预案是公安指挥科学化、规范化操作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公安指挥能力的重要支撑。当前,进一步完善公安指挥预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为此,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公安指挥预案的分级体系,各预案必须功能定位明确,相互补充,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实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