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保障: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宪法学以人权为逻辑起点 ,而人权产生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为了保障人权 ,宪法学出现了两大根本理论。民主理论从人权的肯定形态“公民权利”方面保障人权 ,宪政理论则从人权的否定形态“国家权力”方面保障人权。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结合形成人权保障的理性屏障。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知情权的宪法确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国家的知情权保障制度发达与否 ,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人权宪政水平。知情权的人权确认是宪政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要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知情权 ,应把知情权纳入我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宪政密切相关。人权是宪政的灵魂。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和实践原则都发源于人权理论。宪政在发挥众多功能、追求多方价值的同时,始终围绕着保障人权这个中心。人权对于宪政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只有理解人权,才能正确理解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宪法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法治的作用等一系列宪政方面的重大问题。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权的价值和意义,以人权为基本标准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转换成宪法学话语实际上就是人权的实现与保障问题、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责任问题,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政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也就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而宪政建设则为促进民生提供着坚实的制度支撑。既有效地规范政府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与错位,又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民生命题下我国宪政建设的双重使命;在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宪政体制内,二者应当各得其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障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人权保障的各种途径中,司法保护是最佳途径,也是最后的屏障。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权保障还不尽人意。因此,完善我国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必须重塑司法的权威,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力度;消除偏见,确立“保障人权至上”的宪法观念;加强国际人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使我们人权的司法保护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6.
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宪政的首要价值。本文在总结中国宪法对基本人权保护的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宪法对公民基本人权保障不足的原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民基本人权宪法保护、实现宪政价值的现实之途。  相似文献   

7.
论宪政及我国通向宪政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是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宪政以良宪、宪治、控权、人权、民主为基本特征。“良宪”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良宪”有效实施的结果。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甚至几代人在通向宪政的道路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宪法紧密相关。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人权实现依赖于宪政的实现。而违宪审查机制是保障宪法实施的必要措施,它为国家人权保障的实现提供了具有时效性的救济途径。本文通过人权保护的角度对违宪审查建立的必要性和我国违宪审查机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违宪审查机制,实现人权保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缘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利益纷争,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在财政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宪政产生、发展围绕着财政,财政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宪政赋予财政以全新的内涵,宪政国家的财政是民主财政、公平财政和法治财政。在财政体制中,预算和税收的正当性意味着纳税人的同意和授权,议会审查和监督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宪政机制,重塑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权威是确立中国财政秩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权理论及制度的建构来说,我们是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引进的泊来品,但是我们自身也包含有本土资源性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路径,并将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当中,促进了学者们对人权体系建构的思考热潮,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人权保障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路径当中体现出渐进性特征,因此我国以宪法确立的人权和公民权利保障体系的建构,也将是渐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厘清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实现障碍,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权保障经验,选择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路径,是一个重大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范舟轶 《工会论坛》2007,13(4):130-1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人权保障与权利制约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为其构建提供了根本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国家权力资源的配置模式、加快完善人权保障机制、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责任,以期使宪法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13.
走进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契约自由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而法治文明的近代转型逐步实现了宪政之理想。  相似文献   

14.
1940年代后期,张君劢主导了<中华民国宪法>的设计和制定,大致从这一时期开始至晚年,人权保障、人的问题逐渐成为其政治思考的基点,明确提出了人权为宪政、为民主政治之基本的看法.从张君劢关于人权、宪政的基本观念以及他对中国的宪政之路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消极自由"和人权保护为基础的宪政民主观念,在其思想中已经臻于成熟和稳固.  相似文献   

15.
集体行动是民意表达最集中,也是最激烈的方式。在多元化的当代中国,集体行动大量涌现,且呈现出迥异于西方之中国特色。集体行动是公民表达自由的集中体现,却并非民主政治的常态,紧迫性与用尽其他救济是其正当性基础。但在中国,构建良性集体行动的宪政土壤正在培育与成熟之中,集体行动的表现形态呈现出特殊模式。宽容、多元、民主与人权保障的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国集体行动与宪政精神良性契合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为何最初源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从宪政的民主、法治、人权等要素出发,与中国古代的民本、人治、家族本位两相对比,探寻中国古代无法生发宪政观念的缘由,并由此论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宪法中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重要内容,实体性正当程序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法律利器,构筑了美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基础,具有一定的宪政价值。基于政治体制与宪政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对于美国"正当法律程序"的借鉴,应更多地是注重程序性正当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精神即正义具有普适性,它不因民族和国度而异。现代法治要素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离不开这种自然法精神,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借鉴传统自然法精神可使我们获得很多的教益,从其中引出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宪政装置对于现代法治的确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中国共产党依据现代宪政的本质要求、按照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依法行使和控制国家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权利的能力。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按照现代宪政的要求,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努力实现、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宪政与有限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的增加 ,政府“行政疆域”的扩展 ,部分解决了现代社会发生的复杂问题 ,但是它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需要“行政国家”向“有限政府”的过渡。“有限政府”的建立 ,离不开民主与法治的发展 ,而民主与法治正是宪政的构成要素。宪政的精髓就是限制、规范和制约政府权力 ,保障个人的基本人权。建立“有限政府” ,首要任务是建立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