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犯罪行为的着手是行为人对犯罪客体进行实际侵害的开始,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重要特征。确定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既要看外部特征,更要看内在要素。犯罪着手行为的内在要素包括主体思想、意志 表现及春与犯罪行为相连结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虽然表现形态各异,但其实质内容却是统一的。它们有着内在统一的实践逻辑、统一的主题、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三个有利于”标准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具体体现在二者形成、发展的同步性和同时提出的内在根据两个方面。其内在根据可以理解为: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2.共同富裕是二者的共同价值目标;3.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统一。准确把握本论题,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宣传邓小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企业的文化本质入手,结合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与转化,并对两者的真正结合与互相促进从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支撑点,构建健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之所以会有形质俱异的区域形象 存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不同,以及经济生活方 式、政治价值观念等有别等当然都是很重要的原 因,而从内在精神角度来分析,更为根本的原因则 在于文化差异。相当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一定形质 的文化内在地决定、规范着一定的区域形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蓝图,全会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改革的总目标、总布局和总任务,为改革指明了航向。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造福于民的内在要求,是攻坚克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批判是站在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高度,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资本运动蕴含贫富“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彰显了历史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特质;从现实逻辑来看,马克思深刻剖析资本内在逻辑导致的发展悖论,并且展望未来,设想将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内在统一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是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也是实践层面规律的揭示,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路构思、价值诉求等提供了方法论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想图景,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党内和谐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内在源泉,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管理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阳刚英俊、装束考究,是男人魅力的固化之美,美在视觉冲击;睿智机敏、语言幽默,是男人魅力的灵动之美,美在沁人心脾。外在的固化之美来源于上苍的恩赐,内在的灵动之美依靠后天的修养。一个男人只有秀外,没有慧中,算不上魅力男人。男人塑造魅力,关键要塑造内在之美。而言为心声,语言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灵动之美,反映其魅力所在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秩序实质上是国家、社会与个体的相互关系,内在蕴涵着国家与社会、个人与团体、自由与秩序的价值维度。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来自国家赋予的权威与服从,同时也需要社会提供的信任与合作。人们往往以个人在团体中的秩序体验来评价社会秩序,个人与团体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映射于社会秩序本身。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在国家形态下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一种内在紧张。良好社会秩序的形塑,需要三对关系的合作共洽,在社会秩序稳定的底限下达致自由秩序的形成,自由秩序也就是建立于契约基础上形成的自控型秩序。  相似文献   

11.
儒家管理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用人思想主要体现在用人以贤的总体思想、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注重礼乐教化的人才培育机制,察言、观行的人才识别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得讲究用人策略。将儒家与法家等其它学派用人思想比较的基础上来探析儒家人性论和管理的终极价值目的,可以为当前的识人、用人的难题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13.
将儒学传统与现实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结合起来论究,不难发现,儒学传统中的相关思想内容,既可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筑建民族文化传统根基,其自身又可经创新性诠释而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的组成要素;并且,创新性开掘儒学传统资源,有助于建立健全、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亲亲相隐”是中国传统法律中的重要制度,它是儒家伦理精神在法律上的典型体现。“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该制度逐渐式微和流变,在中国当代的刑法体系中“亲亲相隐”已经被完全抛弃。“亲亲相隐”制度同儒家伦理中的“尊尊”、“亲亲”密切关联,在法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当代外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可以看到“亲亲相隐”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代的刑法实践证明,“亲亲相隐”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制度的某些困境和局限。儒家法律传统并非一无是处,“回采历史”,批判地继承儒家法律传统是我国当下法律变革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儒家历来重视诚信。历史上,儒家诚信在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重要的价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交友之道,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治理国家的依据。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儒家诚信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儒家实学是儒学在思想内容上的学说化、在实际操作上的具体化、在价值目标上的明确化,其在宋代的恢复和兴起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儒家恢复和建构实学过程中,往往将对佛教的排斥和批判作为他们展示、恢复、丰富、更新儒家实学的理由和资源。宋代儒家恢复儒家实学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通过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和否定,以建构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本体论;第二,通过对佛教心性论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心性论;第三,通过对佛教伦理观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经世致用观念;第四,通过对佛教认识方法的批评和否定,以恢复确定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实测之学。  相似文献   

18.
儒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内在联系。发掘儒家的生命哲学智慧,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养料,对于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建设优秀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内容维度、表达维度和接受维度展开,并保持三者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阈中,在内容维度要使对优秀儒家文化内蕴的诠释常态化,在表达维度要使优秀儒家文化形成“仁爱”“富裕…‘公正”“中庸“和谐”的核心范畴,在接受维度要使形式载体系统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