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体,其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领导干部弘扬法治观念,对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要自觉弘扬法治精神,在社会管理中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切切实实地把老百姓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最广大人民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意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法治中国不仅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同时,也要求社会依法自治。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是核心,法治国家是关键,法治社会是归宿。当前法治建设必须致力于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亟待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要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应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培育法律信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创造法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快建成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6.
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我国提出法治建设以来,初期偏重于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建构,忽略了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培育,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工具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治理资源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公民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尤其是法治社会的依法治理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文章就法治中国的目标以及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文章就法治中国的目标以及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的依法行政,是党的依法执政的体现和保障.坚持并促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需要加强与改善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需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来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理念,标志着中国民主法治的深化,更是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同时,依法治国方略在确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加强严格执法、建设法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分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研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胡潇潇 《工会论坛》2007,13(2):137-138
依法用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依法用权。  相似文献   

13.
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必须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现行政程序法定,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公正文明严格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并且要化解行政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领导干部加强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在中国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管理执法是政府最基层的社会治理,也是民众感受最直接的"法治政府"服务。运用法治理念创新城市执法与服务,摒弃"钓鱼执法"、暴力执法,坚持城市执法的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和关注民生的统一,坚持城市执法必须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这是依法保护市场秩序,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法治理念秉赋的自由、平等元素是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之所在,运用法治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执法与服务,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在依法治国方略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步骤。  相似文献   

15.
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宗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崇尚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文化;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创新宣传阵地。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领导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和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变行政控制、行政管理及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思路,将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具体途径应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村开始,进而在各级政权机关和社会各行各业中开展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这是一条由村及乡、再到县、市、省的逐步扩大民主实行法治的渐进道路。在实行法治的过程中,应首先规范党组织的领导活动,充分发挥好各级政权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领导干部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此外要努力培养全民的法治意识,为实行法治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新时期实现依法治国这个目标,就是要求我们党要以实际行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将法治中国建设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相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里在改革问题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坚持依法改革.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具体实施中,包括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等多方面.改革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依法改革,才能保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取得切实的成效.坚持依法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这是改革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改革方法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严峻而现实的挑战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变“人治”的心理和路径依赖为法治的习惯和工作方式.这也是“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和考验越来越多,我们常常深切地感受到:群众依法维权能力,社会(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力度,经济发展对法治环境的要求已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