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进行讨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中心在其"精神内核","文化空间"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木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木观念"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木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括、分析国内现有几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定义表述。比较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差异,意在证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确立所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法律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博物馆的主要职责与功能,它有着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抢救、保护、创新和发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果措施得当,既能通过大学的教育功能充分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又能让“非遗”自身蕴含的特征与价值吻合大学教育功能的充分释放,从而使二者合目的地协调发展,最终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一个地区,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7.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面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日益加剧,很多流传几千年的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人亡歌息"的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保护工作尤其是立法保护工作紧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强权文化力图独霸世界的态势下,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至高的责任和神圣而共同的任务。如何通过抢救与保护、解决好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紧迫问题。本文将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纳雍苗族“滚山珠”为个案,  相似文献   

9.
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集原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及服务性保护于一身,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阳模式"。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化的冲击与个体化问题凸显,使得长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逐渐进入瓶颈期。在总结与思考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阐释了生活性保护这种模式的推广,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可行性及具体实践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保护利用意识上的不到位以及经费和人力的严重不足,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视,建立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工作队伍,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机制,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是关系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提升我国和西部文化软实力,事关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西部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创新都有着密切关系。加强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文化建设,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要高度重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实施的开发与保护,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 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重要收获。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逻辑结果。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构建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文化多元化是人类世界存在的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以民族为主体的文化的差异性和自主性。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相反,全球化扩辰着不同文化间交流、对话的机会,增强着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从而促进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只有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和平等宽容的精神对待全球化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才能有助于人类文化的全球性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德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德治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江泽民“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对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即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道、法、墨等诸家学说的精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是对当下中国社会与意识形态发展的总结和升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剧可作三种角度的解读,从类型角度而言,很多涉及平民生活理念的影视剧落入了“类型剧”的俗套;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些涉及“婚外恋”的影视剧与其说是“劝世寓言”,不如说是“欲望叙事”;从“视觉产品”的角度看,很多文化题材影视剧基本被当成了“文化怀旧”产品。它们在强化“情感抚慰”功能的同时失落了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经济属性决定了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紧密而深远。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以及信息社会所引发的文化革命,促生了文化危机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文化危机所引致的文化、经济安全问题又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通过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争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控制权,并采取必要的文化管制来保障国家的经济、文化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化发展、文化免疫、文化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活民族产业的创新生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