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提出,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靠政策,需要继续完善,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政策的威力还需要通过继续完善加以发挥。比如,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工农业产品的比价问题,就需要继续调整,以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政策的威力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设想再象农村改革初期推行生产责任制那样大幅度地发挥作用。靠投入,国家、地方都需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使之稳定增长,比如,我省1990年省级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增加23.8%。全省财政当年用于农业的生产性支出为2.28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经济立法,使之适应农村经济巨大变革的需要,保护、巩固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农业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已成为经济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农村广大干部、社员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央在关于今后经济建没的十条方针中指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村建设,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我国农业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3.
农业补贴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由于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过于关注农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要特环境保护理念作为制定农业补贴的指导思想;将清洁生产方式引进农业生产活动,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为农村提供科学技术帮助,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但在农村一些地方,不少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农民并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发展,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建设,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和投入,提高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稳定农业,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实践证明,农业形势一好,往往容易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实力作过高的、不切实际的估计,甚至出现挤农业、挖农民的现象。为了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管理,国务院于1991年12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解决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云南省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新时期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五”普法基本结束,农村普法工作究竟搞得如何?日前,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河南省襄城县共有16个乡镇343个行政村,全县有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经过了15年的普法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随着该县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很难解决复杂的涉法、涉农纠纷和矛盾,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干…  相似文献   

8.
高娜 《行政与法》2010,(9):35-37
居民消费状况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健康科学的消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保持吉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可以说,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是农村,但扩大农村内需并不等于单纯地刺激农民多消费,而是要使政策与投资向农村倾斜,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使农民有保障感,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我省多次发生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我们通过认真分析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发生的原因,着力建立预防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去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深究发案因由制定预防制度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求致富、干部求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部分基层干部在情急之下,采取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的办法搞基础建设,加上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粗暴,违…  相似文献   

10.
刘国先 《中国司法》2012,(10):66-68
一、农村经济发展对公证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三农"的政策,推动了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使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的同时,农村中的经济往来和市场交易更加频繁,各种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人们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的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引言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制订一个好的农业政策,完善农业立法,成为农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关键。“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历来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然而近几年来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又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  相似文献   

12.
吴洲  何伟成 《法制与社会》2010,(31):222-222,25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免除农业税和增加各项农业补贴后,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农村土地依法流转政策的出台,则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新活力,为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也阐释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河北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高检院有关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严肃查处破坏"三农"政策、危害农村稳定、影响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有效保障政府投资安全和农民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2008年至2012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查处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881件4637人,占同期案件  相似文献   

14.
农业承包合同是生产责任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它是在落实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农业生产承包合同,特别是引导农民走向商品化生产的专业承包合同,已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推行,它是联系和协调国家、集体和农户三者关系的纽带,是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法律手段。农业承包合同不仅是我国农村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新课题,它的出现,引起了法学界的重大关注,特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只不过一年多时间,由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充分显示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纷纷将自己的命运同生产责任制紧紧地拴在一起,“联产如连心,包产到户真喜人。”农民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正如火山爆发一样冲决出来,将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洗刷一新。目前农村,正在发生着振奋人心的变化。随着摆脱过去“左”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农民生产情绪的高涨,财产权益以至婚姻家庭纠纷,都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无为县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 ,劳动力外出就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农民对种地的态度、农业产出和农业的长期投入上 ,所出现的问题反映的是农村与农业政策中的矛盾 ,劳动力外出就业把这些内在矛盾表面化 ,进而在农业生产上表现出来。文章认为 ,要以动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分析劳动力外出就业过程中的农业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友顺 《中国律师》2010,(10):21-22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农村当前正处在一个转型与发展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制度设计上加强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分工和组合,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农村经济组织,加快了农村的发展改革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自2002年各级人民政府一直关注并着力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的社会方面,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整体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频繁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关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基于海南陵水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试找出相关对策来推进海南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很多农民不懂政策,使得农村工作开展困难;而一些农民则反映,上面有些领导根本不想让他们知道政策。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宣传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的工作力度不够。为什么不向农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呢?据了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做怪,认为了解、掌握和执行上级政策是“官员”的事,农民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二是有个别干部因为自身有“病”,怕农民一旦掌握了政策会以此为依据“闹事”,因此对政策遮遮盖盖。三是不少农民存在着不大关心方针政策的旧习,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律师服务“三农”工作大有可为。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破解难题实现律师服务“三农”工作的新发展,我们应当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