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胡湘文 《法制与社会》2010,(35):159-159,169
作为一种能充分彰显人道合理配置和社会效果的犯罪处遇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正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我国于2002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继而2003年7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拉开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未成年人犯罪人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发展和重新融入社会,防止其再犯罪。“社区矫正”立足于对犯罪人个人利益的重视,强调个人经过改造后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因此,未成年犯罪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今更是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其盲目性和不计后果等特点让我们不容忽视,如果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又让我们不能将他们等同于成年人,也就是不能用惩罚成年犯罪人的手段来不加区分的用于未成年人犯罪。于是,结合国际上的趋势,本文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般适用社区矫正的惩戒措施。文中将就进行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试点实行的不足以及对其的补充完善做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是一种由受害者、未成年犯罪人和社区三方共同参与的新型模式。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探索出诸如家庭小组会议、被害人与加害人调解模式、量刑小组等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我国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只具有恢复性司法的部分功能。为了更好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本国实际,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4.
郝苗 《法制与社会》2013,(20):196-197
"优势视角"模式下的社区矫正,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发现、培育和释放未成年犯罪人的内在优势,改变过去只关注于未成年人"问题"的矫正模式。未成年人的人格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塑性,采用"优势视角"模式进行人格矫正能够实现未成年人人格的向善"建构"。"优势视角"模式下的社区矫正的实践策略是:工作人员应和未成年人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工作人员应利用社会调查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发现"优势";工作人员应运用各种优势激发未成年人潜在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符合未成年犯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克服监禁刑的弊端,有利于和发达国家的刑罚模式接轨。我国社会主义的刑事政策、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以及日趋完善的社区和健全的司法行政体系资源为未成年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针对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更新行刑观念、对社区矫正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配备专业的矫正人员、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以及建立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评估体系是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2012,(10):43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4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有关犯罪记录资料首次被宣布予以封存。张家港市司法局积极联合市人民法院试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4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表现情况、家庭背景、悔罪认识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出具了完备的犯罪档案封存意见,为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犯罪档案封存工作作出了前期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博白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积极探索以乡镇检察室为依托,围绕"四个注重"做好涉嫌犯罪的部分未成年人的矫正帮教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至2013年3月(下同)共办理审查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57人,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2人。其中,不捕、不诉帮教27人,社区矫正23人。帮教矫治和犯罪预防工作成效已开始显现,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势头得到遏制,涉嫌犯罪的部分未成年人通过社  相似文献   

8.
由于铁路司法体制自身的原因,加上铁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等多方面因素,整个铁路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体制尚不健全,铁路司法机关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司法保护明显滞后。铁路检察机关应针对铁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通过行使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诉讼监督以及参与综合治理等检察职能,切实履行好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职责, 建立和健全铁路未成年犯罪人的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琼 《法制与社会》2013,(35):59-60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呈现出暴力性、严重性以及低龄性等特征。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加大了对未成年犯的保护力度,采取非刑事处罚及监禁措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如何针对未成年犯罪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点,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制度,为未成年这一特殊群体制定符合自身的社区矫正项目,又能适应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是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齐欣 《法制与社会》2011,(22):55-56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未成年群体,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新时期备受各界关注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区矫正是当今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矫正方式。本文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和传统司法矫正模式的研究分析,详细论证了在我国推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犯罪人具有涉世浅、可塑性强的特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检察工作既要符合一般的检察工作规律,又要符合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笔者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实践,从更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角度出发,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捕、诉、罚、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关于非刑罚化处理方法的思考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淡化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观念,而代之以保安处分和教育处分等非刑罚处理措施,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追诉的目的侧重于教育改造。如德国青少年刑法中的…  相似文献   

12.
应当重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的必要性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离不开刑罚。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刑罚,表明国家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谴责与否定评价。我国刑法总则将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两类,这种刑罚体系的构建是针对一切犯罪人,并没有考虑成年犯罪人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下列问题: 1.刑罚立法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矛盾。把未成年犯罪人作为特殊情况不适用死刑在“刑罚种类”里予以原则性规定,另一从宽原则却置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节,分则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未成年犯罪问题的突出,对其使用监禁刑惩罚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从未成年犯自身特点,国家对未成年犯的刑事政策,国内外成功经验等方面阐述了对未成年人推行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多方面及完善三方面问题论述对未成年人推行社区矫正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立法上前科消灭制度的缺失不益于使犯罪人回归社会,特别是对具有可塑性很大的未成年犯罪人来说,更是如此。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实现未成年犯罪人出狱后的健康成长,体现国家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国外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上亦皆如此。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必须从实体、程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15.
苏金元 《法制与社会》2013,(20):198+2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未成年人是社会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要以教育为主。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改革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将未成年人服刑工作与社区矫正相结合,可以很好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正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逐渐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扩展了犯罪人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是《儿童权利公约》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特别、优先保护原则的体现,也是一种基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角度的考虑。我国关于禁止披露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模糊与疏漏之处,应借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机会予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扩展了犯罪人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是《儿童权利公约》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特别、优先保护原则的体现,也是一种基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角度的考虑。我国关于禁止披露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模糊与疏漏之处,应借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机会予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性质严重、犯罪更加低龄化的趋势,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及思维习惯等特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立法的六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主张:制定<社区矫正法>,并设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专章;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正规的社区矫正机构建设;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率和适用范围;设立符合未成年人心身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所限,其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善,面对未成年犯罪人,如果一味对其实施监禁刑,不仅会缺失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还可能受到狱内犯人的不良影响,产生交叉感染.为了避免监禁刑给未成年犯罪人带来的恐惧和危害,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对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使其能够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矫正.本文将从未成年适用非监禁刑的原因和重要性谈起,针对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旨在使我国未成年人非监禁刑的适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齐航 《法制与社会》2014,(10):194-195
未成年社区矫正是将犯罪人置于社区中矫正的一种非监禁刑执行方式,其目的就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未成年违法犯罪者重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格体系。本文首先回顾了社区矫正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内容进行分析,着重了解未成年缓刑犯社会矫正的研究方向及发展模式,然后从对象、矫正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从不同理论角度,分析未成年缓刑犯社区矫正的相关问题,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缓刑犯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