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辨证统一的:公共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反映和体现着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重合性,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融合的背景下,两种利益应是相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更是与公共利益所指相同,不过是不同法律文本中的不同措辞,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协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协调论是指 :行政法通过对行政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的合理配置 ,使行政机关和公民的利益在行政权行使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反映 ,从而达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状态。这一理论较之平衡论、公共利益本位论、控权论和管理论有较大合理性。为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协调 ,必须完善行政程序 ,尤其是在行政立法环节应对二者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了使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共利益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厘清公共利益的内涵,并正确定位政府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在界定公共利益时,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建立规范透明的程序制度,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在做出征收等行政行为时,要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衡量,如果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不可避免,要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不是对立的,在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受到了损失,行政机关要对其损失给予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4.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3,(23):167-168
"公共利益"是与公众的民主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内容,亦是政府管理正当性的法律理由。虽然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存在交叉,但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不完全等同。因此,对"公共利益"在行政法范畴的清晰理解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在存在行政垄断嫌疑的现代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真伪冲突也必需给予以法律的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5.
靳源 《法制与社会》2014,(6):286-28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行政法中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界定也越来越不清晰,这不仅会影响到行政法的正常行使,而且对私人利益也有较大影响。本文首先对行政法中所涉及到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的限制,从而使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得到有效规范,以此来从真正意义上使公共利益能够对保障私人利益而服务。  相似文献   

6.
商标权利益选择的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立红 《法学论坛》2002,17(6):50-55
权利是法律所保护的一种利益。商标权虽然是私权 ,是为保护私人利益而设定的权利 ,但事实上 ,商标权上一直交织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二者之间的界限是一种朦胧而抽象的主观观念。本文通过对选择私人利益的商标权独占主义及选择公共利益的商标权工具主义的评价 ,认为商标权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平衡私益与公益 ,单纯对任何一方的“取”与“舍”都是不科学的。这也是合理性评价的任务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1,(30):12-12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只有把握这两种制度的本质,才能对它们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资本主义制度来看,其一,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已难以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深层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上强调“自由市场”、多党轮流执政、个人价值至上等.其根本问题在于过度保护资本利益、私有利益、个人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资本的贪婪与不受节制,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之上负载着社会、集体、集体成员及非集体成员等多方利益。较之个人利益,选择公共利益无可厚非,但对个人利益的限制应该适度。当集体利益体现为维持村集体农地总量及价值时,仅为公共利益让渡的私权足以保证集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实现,无需以保护成员生存利益为由进一步限制私权。而在村集体组织成员与非成员之间,对前者的倾向性保护仅在发包阶段为已足,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阶段,二者权益应得到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9.
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可以统称为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的现实性。行政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协调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于一个良性的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和政府的自利性,导致了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本文试从强制拆迁这一现实问题出发,从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和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平衡来论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尤其是污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行政许可引发的利益冲突日益显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都需要保护,如何进行衡量至关重要。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内容和冲突原因的基础上,阐明利益衡量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利益衡量机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模糊、政府的自利性等因素。公权力借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利益的现象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从实体上界定公共利益,从程序上限制公权力的滥用,避免因公共利益的过度膨胀和公权力的无限扩张与滥用,致使私人利益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消除原有旧体制遗留问题,也要解决新旧体制并存所滋生的矛盾,还要建设新的制度环境,归根结蒂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平衡机制。行政法通过确认、界定和分配利益,解决利益冲突、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界定取决于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它奠基于基本人权保障、行政法治、公共秩序与行政效率等行政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其内容不仅包括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经济财富、文化完整等涉及国家生存问题的利益,还包括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所提供的部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属于政治范畴;社会公共利益的主体是"社会"与"一定地域的绝大多数人",其内容不仅包括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活动而提出的主张和要求,还包括涉及公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属于社会范畴,并且其生成价值具有合理性。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国家利益能代表和反映部分社会公共利益。在对外交往中,国家利益的实现是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的冲突和协调是社会的常态。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平衡是法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利益重要组成部分的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是冲突和协作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公法都呈现出在保护私有财产权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的趋势。通过树立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平等保护的观念,在宪法中明确宣告对私有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重点健全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等,以实现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代公法理论的变迁,主权理论的破产,要求各国家对公法的职能和价值追求有新的判断,公共服务和私人利益的保护成为公法需要调整和关注的新视点。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成为服务型主体,而非掌控全部事务的独裁体,公法从原来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命令机制转变为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和调配的载体。在全社会平衡好公共利益的供需均衡,建立服务型政府,处理好政企关系,建立以维护私人利益为理念的法制体系,尊重和保障私人主体的法律利益,是现代公法的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17.
Copyright与Copyleft的激烈碰撞,从而形成了两者相互博弈的模式。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人身和财产利益的有力武器,但是对于著作权的过度保护必然影响到公众基于合法目的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势必影响社会公众利益。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正是出于对公共利益保护的考量。"实然"法为了实现"应然"法的目标,需要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来判定。而考量著作权的限制与实施,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Copyright与Copyleft博弈模式下,著作权保护应当注重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实现双赢和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杨寅 《法学》2004,(10):8-10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界定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黄学贤 《法学》2004,(10):10-13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门中敬 《政法论坛》2012,(4):151-160
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而言,宪法解释是主要的和根本的方法。而解释的目的在于,让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与合宪性解释能够互相通融、协调一致。作为这两种解释方法的链接点,公共利益的含义和规范意义是公共利益之宪法解释的核心。公共利益的核心含义是公共目的。虽然通过法律可以了解公共利益的大致含义,但只有透过宪法上的"公共利益条款"或者"宪法原则或精神"来解释确定一个公共利益的规范意义,才能根据宪法具体化下来的意义对法律进行合宪性控制。而公共利益的规范意义在于,基于公共利益的行政征收和征用应符合比例原则,以保持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