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冰  蒙萌 《法制与社会》2012,(20):11-12
唐朝法制是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这一时期的法典以《唐律疏议》为代表,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最高水平。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典范和中华法系的代表,在中国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历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点。本文以重大刑事犯罪为中心,从唐律的刑法原则出发,依据侵害国家法益和侵害个人法益的分类,阐述了其对唐朝和后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正> 法制史作力法律学科的重要分科,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明古以知今,我们要正确地借鉴法制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法制史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有丰富的典籍、资料和几千年从未中断的发展沿革。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从事法制史的研究,倘若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听任糟粕的传播,就会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带来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技法制史刍议宋伟,苟小菊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法学领域,从法学理论到司法实践,从公元前的《尚书》到《大清律例》,都包含着十分宝贵而独具特色的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科技法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华法系是法制史上的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一起总称世界五大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国法系已经解体。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过程中中华法系宣告解体,同时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制的雏形。中华法系的立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立法者及法律思想家对立法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结晶,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影响中国自秦到清的立法实践。本文仅从中华法系的立法思想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无论是清末修律时宪法、民法、刑法、民刑诉讼法的修订,还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两次刑法修正案,董康都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立法活动和后来对南京国民政府民刑立法的评论中,董康既注重民情又重视世界先进法理的立法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法律和各类法律制度,涉及法律思想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又与史学相贯通。要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制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实事求是是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把实事求是原则运用于法制史研究,就是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客观地再现中国法制史的本来面目,探讨它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苛求古人,忽视古代法制在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法制漆黑一团,都是落后的、反科学和反民主的东西,不值得研究。另一种是抬高古人,无视古…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民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法制史领域中,对于中国古代民法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既没有从事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门性的论著也极为少见,可以说处于亟待耕耘的状态。为了全面地总结中国法制历史的经验,提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借鉴,开展对于中国古代民事法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中国古代民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阐述涓滴之见。  相似文献   

9.
谢冬慧 《法律科学》2011,(1):193-200
在世界法制史苑里,日本的法制变革是非常显著的:古代法制隶属中华法系,近代法制则属大陆法系,而现代法制吸收英美法成分,兼属两大法系。这种法制变革与日本的民族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汇聚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化,富于模仿先进的社会制度,易于顺应最新的时代潮流。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日本法制变革的路径和模式,使日本法在当代世界的法律体系当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汪庆红  杨帆 《河北法学》2006,24(3):156-160
张晋藩教授的近著<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从法制文明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无论是其理论假设还是在研究对象的定位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范式建构上的积极意义.尤为难能可贵的在于该书克服了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现有的革命法制史和法制近代化两种范式的缺陷,因而对于探索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更为科学的分析框架、推进这一研究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张晋藩、张希坡、曾宪义编著的《中国法制史》第一卷,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卷,记叙了从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形成的夏朝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没止,绵延近四千年的中国古代法制历史的主要发展变化过程。着力阐明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变化、消亡的规律,兼述和剖析了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立法司法概况以及决定和制约法制的社会经济关系和不同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情况。全书史料丰富、观点鲜明、体例得当,是一部公开出版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法制通史。中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沿革清  相似文献   

12.
法制现代化既是创新的过程,又是连续的过程,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以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法文化传统为历史起点的。而金朝作为中国法制史上重要的一环,对其法制发展的研究,更加有利于我们对中国法制史的借鉴。金朝由奴隶制建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兴盛,向封建制的过渡,其法制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容琴 《法制与社会》2014,(16):221-222
作为大学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课程教育具有很强的司法实践意义。但学生普遍对中国法制史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广泛运用文学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将其中涉及的古代法律和司法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和对照分析,并可以运用比较法,如不同朝代法制比较和古今法制比较,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法治状况。  相似文献   

14.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系统化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国际私法)立法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法制现代化的产物。在中国现代立法史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向来深受外国国际私法立法和学说的影响。北洋政府于1918年8月5日公布并施行的《法律适用条例》是在这一陈  相似文献   

15.
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法制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东亚法制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对于唐代法制,中外学者一直抱有极大的研究兴趣,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对于唐代法制的某些基本问题,依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的性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对此,诚如学者所谓:“律、令、格、式的性质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已成了唐代法律乃至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个分歧最大,矛盾最尖锐的问题。”①笔者认为,对此问题的廓清,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后代的立法技术,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唐代法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化余经林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长期指导和支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而且对后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法制也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特点及...  相似文献   

17.
试论儒学的等级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国 《河北法学》2002,20(6):74-78
崇尚等级思想的儒家学说自汉代后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 ,使中国古代法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重血缘、重等级的特征 ,进而直接阻碍了中国封建法向近代法的嬗变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6,(3)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特别是法制史上许多具体制度、原则对今天八十年代的青年来说就尤其陌生了。因此,不少自学者常感学习中国法制史比学习其他课程所遇到的拦路虎更多。这也许是一个客观事实。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了通过认识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习的毅力外,还应针对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特点,摸索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笃才 《法学研究》2012,(6):178-187
律令法体系对于分析中国古代法制史是一个重要概念,如果与律例法体系的概念相互配合将会对研究工作更加有利。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体系以律与令为主 体,是为律令法体系。明清时期例与律成为法体系的主体,可以名之为律例法体系。律例法体系取代律令法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发展。两者的转换使得法律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婚姻法,也是后代各朝婚姻立法的典范,唐律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在婚姻家庭法律领域所推崇和维护的伦理道德,对于家庭关系的稳定,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的立法指导思想、内容不仅有时代特色,而且深刻影响了后世,当代对唐代婚姻立法成功经验的启示与局限性的认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婚姻立法也可提供历史明鉴,也可使我们更好地完善和实施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