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廉洁公正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检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09年以来.郑州市检察机关连续三年开展全市检察干警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课堂“五进”千家行大走访活动。共出动干警5864人次,先后走访社区(乡村)1300多个.企业800多家,居民家庭5500多户,发放张贴《郑州市人民检察院致全市人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检察工作服务指南》、《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  相似文献   

2.
恶意欠薪罪具体适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这一极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这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缓和社会矛盾有着积极作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制定后,具体的执行才是立法价值之体现.本文拟就该罪在适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做初步探索,以期更好地适用该罪。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不良压力,影响甚至改变着其自身保持较为稳定状态的人格中的“可变成分”,并进而产生贪官们特有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人格不同于心理,也不同于特定行为的外在表现。人的“需要”膨胀应当是与社会文化有关。显而易见,除去无道德评价意义的本性“冲动”的“贪婪”是一种社会的“催逼”,是社会发展压力下的必然结果。人们不得不做出更多更快的自我调整来应对更多压力的到来,即使这份“调整”是在违背道德与法制。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展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需要法治的力量。人民检察院专司法律检察职能,通过“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加强依法治理,把我国人民检察院法律检察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张跃 《刑警与科技》2008,(24):216-218
“国家第二实力”是国家保障和平时期社会资源活性力量和谐、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总和。没有“国家第二实力”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综合实力”的健康、平稳发展。“国家第二实力”就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状态:“国家第二实力”通过社会公共安全的状态良性与否展示其实力。我国“国家第二实力”的提升,是国家对社会管理宏观问题的解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欧莉 《江淮法治》2013,(24):23-23
社会抚养费的前身是“超生罚款”和“计划生育费”.它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人们有计划地的生育.其目的是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达到控制超计划生育.解决因超生给社会增加的相应负担问题及对超生行为的经济制裁。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民意也随之不断分化。如何将“原生态”的民意整合为真实民意而予以发现、反映和落实,人大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意,这是摆在人大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危难时刻凸显公民的“社会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红 《中国律师》2003,(11):67-68
从非典传染病肆虐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新闻报道是:疫情报告、信息公开;财政拨款、防治非典;医药物资、绿色通道;社会捐赠、奉献爱心;军中无戏言、查处渎职官;国际合作、联合攻关;不许发昧心财,打击哄抬物价、掺杂使假、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等等。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动,使人们亲身体会到“三个代表”的现实意义;也真切地感到“以民为本”、“社会本位”理念的光芒。从法学的视角看,上述种种行为的逻辑前提是公民享有的一种特殊权利“社会权”。社会权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产生的一种权利。是相对自由权的一个概念。自由权是“对国家的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新闻”、“网络评论”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了解、透视社会现象和社会本质的“中介”,也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泄欲泄愤的“工具”。当这种网络诉求引起社会之呼应.网络舆情便应运而生。概括地讲.网络舆情就是众多网民对现实生活、虚拟社会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情绪表现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任何点滴进步都应该受到肯定,从立法层面承认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无疑能够推动公益诉讼开启破冰之旅。从法律层面确立公益诉讼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培育普通公众的公民意识。相较于以调整个人之间利害冲突为主的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具有纠纷解决、公共利益维护、不当行为纠正等功能,还具有形成社会公共政策、创设或扩展权利、制约公权等特殊功能。可以说,通过民诉法“变法”,  相似文献   

12.
村级选举日益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表象在村级选举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本文借用“权力-生活”二维分析框架阐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行政下沉与空间挤压、程序悬置与结果重视、竞争弱化与村民冷漠等是目前村级选举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明确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塑造村民选举的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等国家化进路,能较好消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村级选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3,(23):11-11
“希望社会能给我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工作时不要担心被打骂、内心不再有负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和水平,去救治病人。”  相似文献   

14.
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红歌会”席卷神州大地,红歌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红歌正在强力融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判》2010,(3):12-19
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这既是一次各界精英聚集一堂共商国是的机会,也是一次政府工作与法院工作接受检阅的时刻,更是一次集中民智汇聚民意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工作的良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代表民众行使基本权利、参政议政的重要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区各民族,他们对基层的情况十分了解,对民智与民意的聚集与表达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利用“两会”这一重要的机会,充分地展开讨论,广泛地征集民意,尽量地汇集民智,对于我们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全局,更好地推进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社会犯罪急速上升。作为国家对犯罪人惩罚的有力工具之一——监狱,它的存在,对社会、国家和罪犯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还因其固有的属性与特点必然对社会、罪犯的改造有负面的影响。监狱功能中,监禁功能过于强化、惩罚功能呈现“钟摆现象”、矫正功能相对弱化、维护功能有待加强的境况,面临着功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及两会前后,调整居高不下的住房价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然而短暂的观望后,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再次攀升。调整——观望——再涨,中国房价似乎陷入逡巡往复的“怪圈”。无怪有社会学者怒问——“疯狂房价何时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8.
徐崇利 《法律科学》2008,33(3):107-113
在WTO体制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种类的产品,与之生产俱来的社会性非常强烈,自始就不适用WTO关于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则,需将对社会目标的关注“内化”为贸易限制;然而从具体规则的表面,往往看不到其维护社会价值的表达,故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此乃本文所称的贸易议题与社会政策挂钩的“内在连结”形式。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典型例子,探讨二者“内在连结”之机理。其所得的原理,还可用以分析其他特殊种类产品的贸易议题以及与贸易有关的议题与社会政策的内在挂钩问题。在WTO农业议题的谈判实践中,运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概念,既可有力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能为我国所持的谈判立场提供正当性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7,(8):108-109
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沈阳市司法局在全市深入开展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做到:坚持“六个结合”,抓实“十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伟明 《江淮法治》2008,(2):12-14
围绕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所引发的大规模激辩,乃是近期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之一。此次公共讨论的议题不仅触及了“调整方案利大弊大”之类的具体表象,更深入到“民意是否真实”、“民意吸纳机制是否合理”、“公共决策如何尊重民意”等深层问题。正是这些特殊之处,使得此次事件在中国民主社会的发展史上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