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自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至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中连环爆炸案的案发,11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内,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冷战以后剩下的当今惟一超级大国即美国,甚至不惜为此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但吊诡的是,随着美国从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军,战争的硝烟似乎将要散尽,但整个世界却陷入了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 ,像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本土上重要政府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使上千无辜生命丧生的“9·1 1”等令世人震惊的恐怖主义事件不断发生。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国家间正常关系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活动社会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为达成特定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而进行恐怖活动屡禁不绝。当前,随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斗争的发展,作为一种特异现象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日益蔓延,以劫机爆炸、绑票与劫持人质、劫船、劫车、暗杀、袭击等形式的恐怖活动急剧增多。相比于中国民国时期的恐怖活动,它有其特定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呈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攻击目标的确定与不确定并存,实施手段的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活动的有组织性与无组织性并存,作案的连续性和残忽性。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组织化程度空前提高,国家本位理念遇到严重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观念需要作出新的诠释。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法律理念,逐渐为国际法学界所认同。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强调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把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作出了最科学和最合乎正义的结合。利益与正义,是法所要促进的最重要的两大类价值。而提升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不但有助于国际法律制度更好地实现其利益的价值,亦有助于其正义价值的实现。因此,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际和国内法律制度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这一全新的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5.
国际恐怖主义现在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公害,无论是恐怖分子的袭击还是某些国家对恐怖分子的报复。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国际法层面,尽管非国家组织所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值得关注,但是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所实施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更能引发探讨。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恐怖主义定义,恐怖主义如何界定(包括国家是否能成为恐怖主义实施主体),国家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行为性质都是各国分歧所在。本文就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兼论国家成为恐怖主义实施主体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晟泽 《法制与社会》2011,(33):145-146
道义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是难以捉摸和确定的,文章通过肯定道义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减少国际纷争和促进国际合作的作用,阐述了其存在界定上不明确性、复杂性和面对强权下的软弱性困境,指出以国际社会中国家间构建共同利益和加强国际法建设采帮助道义这一理想走向未来,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和平与发展、公正与平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嵌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国际社会核心价值的内嵌过程受到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世界的有限性、自我毁灭的经历与大国的责任.世界的有限性影响了国际政治思维方式,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抢夺型,在20世纪晚期表现为合作型;两次世界大战既是国际社会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大国将其价值观嵌入国际社会,促进了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其责任不是推翻西方价值体系,而是弥补其缺陷,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和平、合作、和谐"价值理念,努力建设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法治在国内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也日益显现出重要作用。法治扩大到全体人类的思考古已有之。现代国际社会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国际社会法治的初步尝试。由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的法治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素,但总体来看,国际社会的法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所劫持的美国飞机,撞毁了纽约市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和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包括来自65个国家在内的外国数千公民也一同罹难,震惊了全世界。“九·一一”事件,骇人听闻。而其震惊幅度的深广程度则与美国长期和平的历史以及当代影视媒体的效应密切相关。攻击的象征性获得了最具象征性的接收。从现代文化层面以观,可以说这次袭击的组织者是一伙深谙现代性文化逻辑的阴谋家,随着影视画面的反复播放,袭击的主要目标似乎不仅是杀伤,更重要的是表演,在美国拍摄的恐怖性大片中多有类似的场景。这种现代…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国际刑法的维度思考人权,首先应该通过明确国际刑法的研究对象、揭示其刑事法属性以及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目标来确立研究的视角。国际刑法对人权的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的烙印、视野的狭隘、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以及盲目的偶像崇拜等若干理论争点,应厘清人权的涵义、属性、主体以及内容等,树立人权乃是人类尊严和基本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行为的层面上,国际社会契约是一种实践,国家之间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和风险,共同让渡权能、建立组织,授予组织一定的配置资源、协调行动的权能。作为世界秩序结构的理念,国际社会契约是主权国家通过意思表示转让权能,授权国际机构协调利益与行动的协议安排。世界秩序中的国际社会契约意味着用契约的理念和观念来认识和理解国际社会组织化的格局,以及在国际关系中推广契约的实践。国际社会契约的观念有助于认清国家主权的实质、解读无政府背景下国际秩序的方向以及国际组织的人格基础;培养和发展国际社会契约的思维能够更有效地塑造主权国家的行为模式、促进国家生存方式从实力到身份的转化,奠定经由国际法治实现世界和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机制便进入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视野,同时国际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协调国际关系的形式,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国际机制体现的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并且外化为国际行为规范,影响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行动。本文指出在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中,我国要立足于改善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增进自己的战略利益,重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机制的构建,抵御西方势力利用国际机制进行的扩张,维护国家主权等。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决定一个城市的创造活力。2012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对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法治完善"的目标,法治理念在文化建设布局中的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作为上海的"西大门",面对"国际文化大都市①"建设的新机遇,长宁区如何凝聚法治文化的力量,为城区创新驱动提供动力?如何构建法治文化的支撑,为发展转型夯实基础?如何谋划法治文化的蓝图,为社会管理提供牢固保障?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法治文化建设的背景"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上海和区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国际社会的变化(一)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国际社会甚为得势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一九七三年因产油国抱成一团而使石油大幅度涨价获得成功的鼓舞下,于一九七四年使联合国通过了"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国家经济权利义务宪章"。其中包括确立对本国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国有化的正当化)、稳定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收入来源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和增大收入、先进  相似文献   

15.
何志鹏 《法治研究》2010,(11):30-41
国际社会是一个无政府社会,但并非没有法治的可能。国际法治的纽结在于指引和约束国家的行为,与之紧密相连但又具有独立意义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清晰地界定国家利益。为了解决这对关键的问题,需要树立和深化人本主义、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和巩固国际制度。在这些方面,不仅需要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理论界、知识分子的倡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主要探索国际体系转型,即"两极"向"一超多强"格局的转变对国际组织通常行使的跨国职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当前国际体系结构下国际组织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在当代虽然已经没有了国际性的武装冲突,但还是存在大量的非国际性的武装冲突。在武装冲突中对平民的故意和直接的攻击(包括自杀式袭击)和不分皂白的攻击都是为国际人道法所严格禁止的;和平时期任意剥夺他人生命在各国国内法和关于恐怖主义国际条约下都成犯罪。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际环境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法院在国际环境案件中常常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拒绝诉讼。美国法院的这种做法,一方面违背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烦扰或压迫被告以及正义的目的,击破了受害者在美国寻求救济的希望;另一方面造成了美国跨国公司为了寻求巨大利润继续从事破坏国际环境的商业行为。在日益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里,每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破坏环境的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美国人民的利益。在国际环境诉讼中,美国应该废除不方便法院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参与到逐渐融入再到全面参与的过程,这与中国自身发展实力和国际格局、形势密切相关。21世纪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中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阻碍与制约。适时消除这些阻碍因素,化挑战为动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继而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国际犯罪行为。外交使节和大使馆的不可侵犯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前提。使馆是派遣国主权的象征,具有主权属性。侵犯中国驻南大使馆,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一袭击我大使馆的行为,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违反了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公认的一般国际法原则,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向北约成员国之外的主权国家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肆意践踏,是向世界和平的宣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轰炸行动已构成国际犯罪,任何政治和经济局势都不能成为理由。在侵略政策和行为上挂上“北约”的标签,并不能使这种行为具有神圣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严重事件承担全部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