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法的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法的价值的定义、法的价值的属性、法的价值的存在形式和法的价值的意义。认为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 ,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 ,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法的价值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然性和实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 ;法的价值有观念、理论和制度三种存在形式 ;法的价值是法的制定的必需 ,是法的实施的需求 ,是防止法的失效的屏障 ,是校正恶法的准则 ,是法的演进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权利的思维是以理性逻辑为指引的思维,它强调理性化的权利是法律的基石,权利的理性化要求法律不但要关注入,而且要因应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的理性需求。其思维的基本逻辑属性是,权利的思维是理性的,它是理性思维逻辑的产物;权利的思维是合法的,是以法律为基本标准的思维;权利的思维是实践的,体现了法治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权利的思维是属人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法律思维模式;权利的思维是发展的,是体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的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赞     
清洁工 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露珠熟悉你的身影;柔和的月光和灿烂的灯光熟悉你的身影;路边的树木和盛开的花儿熟悉你的身影;晨练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熟悉你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从互联网创建以来的 30多年的时间里 ,互联网从最秘密的、被严格控制的系统发展为今天的这样如此开放的、多元的无处不在的系统。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与传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相对应的政府的管理的方式受到了挑战 ,政府对悄悄地发生的一切有点措手不及。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秩序 ,但是 ,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 ,政府的不适当的控制 ,将抑制互联网的发展。因而 ,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必须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符合网络发展的规律。对互联网的性质的认识对政府管理互联网的方式有重要的影响。对互联网的性质可…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先进性内涵的揭示需要借助于文化的次生性,文化的次生性对应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的原生性,具有次生性的文化既是具有原生性人们的基本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文化的先进性内涵取决于文化是否能正确反映人们的基本生活的进步方向并促进人们的基本生活的进步;另外,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从属于文化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胡弘松 《法制与社会》2013,(35):291-292
人的尊严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可以为人的尊严提供相对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进步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人的尊严也要有健全并完善的政治环境作保障。法治是保证人的尊严并不仅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抵制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以人的尊严为框架的法治社会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人的尊严在法律上的意义看似简单,实则有其丰富的内涵,其法律上的概念难以定义。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也难以把握和运用。近年来,人的尊严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法律上人的尊严作为维护法律秩序的基本底层,更是评价法律的执行是否正当合理的标准和核心,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并尊重人的尊严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把人的尊严非常细致到生活工作中,保证每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才能确保人的尊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庄严的法槌敲出的是法律的公正,质朴的法袍穿出的是法律的威严;肃穆的法庭体现着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严肃的法官履行着法律的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在当事人眼中,法官代表着法律,法官的秉公办事让当事人感受到的是法律的阳光,正是众多依法办案的法官使越来越多的百姓信任法律、信赖法律、信守法律。法官身上承载着的是沉重的社会责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弱势群  相似文献   

9.
张永江 《河北法学》2006,24(10):88-92
世界各国的刑法大都规定了未遂犯,未遂犯为何遭受处罚即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则是中外刑法学者期望解开的谜团.为解开这个谜团,大陆法系出现了主观的未遂论、客观的未遂论和折中的未遂论的理论对立.主观的未遂论认为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是实现犯罪的行为者的意思或性格的危险性的外部表现.客观的未遂论认为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是惹起构成要件结果的客观危险性.折中的未遂论认为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在于实现犯罪的现实危险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折中的未遂论应是我国刑法中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诉的合并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龙 《现代法学》2005,27(2):78-84
本文研究的是民事诉讼狭义的诉的合并,即客观的诉的合并。客观的诉的合并,是指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诉讼标的。在存在诉的客观合并的诉讼中,形式上虽然是单一的诉讼,然而实质上却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以合并诉的目的为标准,可以将客观的诉的合并分为四种:即单纯的诉的合并、竞合的诉的合并、预备的诉的合并以及选择的诉的合并,不同种类的诉的合并有不同的裁判要求。  相似文献   

11.
祈祷者     
轻轻转起的法轮卸下了谁的沉重千万遍的祈祷装上了谁的轻松行进是谁的前方转身是谁的凝望自己的脸上是谁的忧伤谁的快乐是自己的珍藏走不出谁的离合放不下谁的悲喜你已忘了你是谁谁还记得谁是你  相似文献   

12.
法的主体性是指法体现的各主体的利益和意志的不平衡程度,法的公共性是指法体现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程度,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是法的双重属性,它们既是分立的,又是契合的。追求利益秩序的和谐是法治的基本目标,欲实现这一目标,正确处理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孙金龙 《法制与社会》2012,(16):192-193
托克维尔的名作《论美国的民主》,全书是围绕美国的民主展开的,但其普遍性意义还是很显著的。托克维尔主张民主,但他在书中的观点是从一个严谨的学者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一味的鼓吹民主的优越性,而是用一种客观的笔锋陈述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民主的勃勃生机。托克维尔告诉我们,美国的民主是美国的民主,别的国家完全复制美国的民主是不现实的,但美国的民主仍然对其他国家又借鉴意义,且是一种深刻的借鉴意义。在书里面他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论点,那就是关于民情的论述。托克维尔同时告诉我们,民主是世界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6.
试述中世纪骑士文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历史的出现、发展、高潮直至衰落,都应该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中世纪骑士的诞生和骑士制度的升华都对那时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时现代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中世纪的骑士和骑士精神是深厚的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邱兴隆 《政法学刊》2001,18(1):12-19
犯罪的严重性是犯罪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统一,它构成决定刑罚的分配的重要基准.对犯罪的严重性的评价应该以体现犯罪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所有因素为标准.对犯罪的客观危害的评价应该考虑犯罪所侵害的权益的意义、犯罪的危险的大小、所造成的实际损害的轻重、犯罪的对象、时间、地点与实施程度;对犯罪的主观恶性的评价应该考虑犯罪的罪过形式、犯罪的动机与目的、认识的内容、犯罪的起因、犯罪人的生理与精神状况、犯罪人的身份以及犯罪人在犯罪中的表现.鉴于作为犯罪的严重性的组成部分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构成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犯罪的严重性的统一评价应该相应地遵循对立统一律.  相似文献   

18.
22.什么是债的履行?债的履行原则什么? 所谓债的履行,就是指债的主体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为实现债的目的,全面适当的完成法律或法律行为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指债的履行主体按照法律或合同规定的债务,以适当的标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用适当的方法全面完成的行为。按照法律要求,债的履行包括全部履行和适当  相似文献   

19.
以法理学的视角,阐述了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法主体的国家、公法主体的国家履行的各项职能向经济职能转变后干预经济的行为依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法主体的国家尚存在的缺陷、作为公法主体的国家所应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以希能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公法主体的角色定位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唐宏强 《河北法学》2001,19(4):104-111
以法理学的视角,阐述了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法主体的国家、公法主体的国家履行的各项职能向经济职能转变后干预经济的行为依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法主体的国家尚存在的缺陷、作为公法主体的国家所应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以希能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公法主体的角色定位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