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司法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工作更加坚定地迈向现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工作现代化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工作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其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强劲的政治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司法工作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司法工作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与动力源泉。推进司法工作现代化,在方法论原则上,要注重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在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4,(3):4-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意义上去考量。  相似文献   

3.
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11年前,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又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9,(5):1-1
在最近召开的纪念司法部司法研究所成立20周年暨司法行政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全面阐述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能力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丰富、严谨的司法改革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邃的理论内涵,其以创新性为统领、以人民性为根本、以科学性为内涵、以实践性为导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理论与司法改革实践的创新发展,必将在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发挥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三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思想理论与实践进程,总结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决定中,司法改革都是重要内容,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190项法治改革举措中,司法改革举措就有48项,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改革,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多次会议所部署的改革举措,司法改革也是重点内...  相似文献   

9.
朱明 《中国审判》2015,(2):62-63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法律规范、精神、逻辑为尺度。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产生并支配法治方式。人民法院在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法院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0.
检察改革属于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法治的重要一环,同时,检察改革和审判改革,律师改革紧密相连。检察改革一方面要受到立法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受到人大,党委,政府及社会舆论以及当事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检察改革置于司法改革之一环,置于立法规范和各种因素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11.
《检察风云》2014,(22):77-77
美国《纽约时报》:四中全会将向外界展示法治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会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来推进新的司法改革。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3,(5):11-11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4”讲话的新要求,住全面推进依法治闻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应当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努力使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体现宪法原则和宪法体制,体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及体现尊重司法规律和司法属性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8,(3):112-112
为纪念“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展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深入推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创新,本刊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司法行政系统理论创新成果”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范围: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及司法行政事业不断发展的30年,也是司法行政理论不断创新的30年。随着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关司法行政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司法部的机关理论刊物和司法行政系统权威的理论阵地,本次征文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征文范围涵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中国法律》2014,(4):1-1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似乎也想为风头正劲的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添上一把柴禾,好让每个法律人都憧憬着的法治梦燃烧得更猛烈些。7月31日,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个实施方案,此前已备受瞩目的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由此全面启动,一时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5.
司法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司法建设、司法改革、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司法理论博大精深,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可概括为“八个明确提出”,即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明确提出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是中央事权;明确提出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对司法权的制约监督;明确提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队伍;明确提出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自觉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统领和指导检察工作实践,以强化政治思维、大局思维、法治思维、改革思维和党性思维,坚定不移地做法治建设的推进者、改革发展的服务者、公正司法的维护者、司法改革的实践者和法治理念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28-128
江涌在《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前一阶段的司法改革形成了一些悖论,主要是:1.合法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法治,但是司法改革的许多措施恰恰是违法的,有些司法机关的改革已经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如郑州市中原区法院的“先例判决制度”,黑龙江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首次实行“辩诉交易制度”,北京海淀区法院试行的“被告认罪普通程度”,辽宁抚顺市的“零口供规则”等。这些改革客观上妨碍了法治的生成,是对法治秩序的极大破坏。2、权威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理想是法治秩序的生成,而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是“法律至上”,但在改革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在践行司法服务、落实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强化监督制约、创新审判管理、加强司法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法治的思维方式,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推动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一 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一)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全社会法治化的过程,法治中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也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司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国家机关,人民司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在维护党的权威,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威信.因此,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树立法律权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统一认识,形成高度共识,这样才能使司法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和人权保障的大众化,社会呼求司法领域的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将从概念界定、改革背景和改革举措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方针。其次,立法领域,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亮点颇多,开启了民事诉讼的新纪元;司法领域,司法改革白皮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