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视角,分析论述了该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加强行政审批的阳光政务建设,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确保廉洁高效审批;努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初步形成了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背景下,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逐步提上日程。本文介绍了深圳市的经验,其开发建设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政府部门网上审批情况的全过程实时监控,从而促进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化,提高了行政效能,这对于行政监控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行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行政审批必须公开、透明、便民;网上审批系统在遵守此原则的基础上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技术和设计构架,紧密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政府与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网上办事的信道,构建完善的网上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成本—效益角度着手,以政务管理中两个核心的价值:行政效率、行政责任为尺度,站在政府的视角下对网上行政审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为公共行政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称道,它以管理形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为政府转变职能、实现"阳光行政"构筑了一个有效载体,向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我国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实践中还是一个新生儿,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0,(7):F0002-F0002
广东省中山市围绕建设高效、阳光、廉洁政府的目标,以审批事项清理和“一网式”审批平台建设为抓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效解决传统审批模式中存在的审批信息不透明、审批流程繁杂、审批时间过长、信息资源不共享等问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经过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原来的1404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为463项,减幅达67%,市级设定的审批项目已全部取消。  相似文献   

6.
宋成斌 《行政与法》2010,(12):75-77
行政审批是我国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产生税务执法风险的源头之一。作为行政审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对税务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改革税务行政审批制度,防范税务执法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动全面改革的突破口,是本轮行政改革的关节点。目前,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着的一些观念性、体制性以及法律政策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改革的进程。因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在宏观层面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为终极目标,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建立系统的简政放权工作体系,以实现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的顺利承接。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08,(3):F0003-F0003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建立了集电子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电子监察、信息服务、绩效评估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的审批模式和“一个窗El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入世后新形势下的公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行政审批工作是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WTO的加入使得旧体制下公安行政审批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因此,只有从观念、具体工作及立法保障上对其加以更新和规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武俊 《经济与法》2001,(11):34-35
从行政法的角度讲,行政审批通常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是指行政机关通过颁发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为某种行为的资格。行政审批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客观地讲只要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行政审批就不可或缺,合法有效的行政审批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行政审批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使行政审批做到既不要缺位也不要越位。  相似文献   

11.
彭向刚 《行政与法》2003,(12):24-26
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与计划经济的联系,指出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弊端导致“强审批、弱监管”的行政模式,认为只有调整行政审批行为,重新配置政府行政职能,确立“弱审批、强监管”的行政模式,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改革,其实质主要就是进行行政审批的清理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冗杂的行政审批事项,各种行政活动都被冠名为"行政审批"。伴随着法制建设,行政审批的事项范围变窄了,行政审批事项存在的依据、程序都法定了。因此,本文力图从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与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行政审批事项分类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开展三年了。三年来,进行了三项既构成整体又互相区分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活动。一是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二是创新审批运作机制;三是强化行政审批的监督监管。三年改革的意义重大。无论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统一政府,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建设阳光政府、便民政府方面,还是在强化自律和他律,建设廉洁政府和责任政府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李蜜 《行政与法》2003,(11):36-39
目前,放松政府规制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各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成效的发挥。本文试图对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实施依法治国方针、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就治国理政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为落实前述战略部署,包括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上海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于2000年起,围绕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新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总体要求,持续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其内容包括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收费,  相似文献   

16.
许勇 《行政与法》2002,(9):54-55
行政审批是政府运作的重要行政手段,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又有一定的弊端。我国当前的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着审批事项过多、环节烦琐、程序不完备、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设立统一机构对审批事项进行审核以及对行政许可进行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赵保胜 《法治研究》2013,82(10):24-31
行政审批既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面向社会直接运行行政权力的重要模式,更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交流的重要窗口,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始自1997年的行政审批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施,虽然审批事项明显减少,但效果却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到攻坚克难的瓶颈期。究其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及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根本症结,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有鉴于此,要打破行政审批改革瓶颈,就必须厘清行政审批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洞明行政审批改革处于瓶颈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管制行政的体制密码,确立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扭住限制行政审批权这个行政审批改革的牛鼻子,创新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保障,更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本文尝试着梳理国内外学界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希望对当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孙炜 《经济与法》2001,(11):26-2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为了与WTO接轨,就必须推进中国行政改革。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的行政审批制度,更是如此。我们知道,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已暴露无疑:审批事项多,范围广;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审批条件不具体,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公开性、透明度;效率低下而且往往和腐败相挂钩等。  相似文献   

20.
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枝术的有效作用。推进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组织结构再造,改善行政决策的过程和质量,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从而促进政府行政能力的再提升。本文试从政府行政能力的科学决策、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在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