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据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证据概念中的两种主要观点“事实说”与“根据说”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法律存在说”的主张 ,即证据是指法定人员依法收集调取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法律存在。“法律存在说”克服了“事实说”存在的认识论缺憾 ,弥补了“根据说”目标不明、过于抽象的不足 ,使证据的概念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程序价值论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兼顾了真与善的追求 ,是符合诉讼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是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核心部分,是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的重要阶段。法官在法庭调查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在举证、质证的基础上进行认证,确定证据的效力;根据确认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是对证据事实的主观反映(包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因此,法庭调查的直接对象是证据事实而不是案件事实。通过法庭审查、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3.
证据不是"事实"——关于刑事证据概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生 《山东审判》2007,23(6):65-67
理论界对证据概念的认识存在分歧,实务界也理解不一.在我国证据法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观点--"事实说",无论是从文义解释的角度,还是从证据存在形式、实际运用过程来看,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法律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证据应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信息资料,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到法律规则的严格制约.  相似文献   

4.
沈宝 《天津检察》2009,(1):48-49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记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类案件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为此,笔者拟对电子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案件证据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案件证据,它有哪些属性和特点?一直存在着分歧,尚未作出真正科学的论证,必须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求得到正确的结论。一、关于案件证据的定义什么是案件证据?有着不同的说法。英国法学家边沁说:“在最广泛意义上,把证据假设为一种真实的事实,成为相信另一种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理由的当然事实。”  相似文献   

6.
所谓提前介入,是指案件审理部门为及早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加快办案速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在正式受理本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部门的案件之前,于案件检查阶段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进行初步审核的一个工作程序。审理人员在提前介入中,可以及早了解案情,熟悉证据材料,发现问题,向检查部门提出建议,为以后的审理打下基础。特别是对案件中主要错误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鉴别取舍和办案手续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会同检查人员共同把好关。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案件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提前介入。按照纪检监…  相似文献   

7.
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审判依据的案件事实并非纯然得自证据,而是一种在修辞中完成的故事。证据所能得出是零散的、片段化的事件,事实则是情节化、戏剧化的全景叙事,根据相同的证据和已经获得确认的事件,可以形成不同的事实文本和判决结果。崔英杰案提供了一个细致的实例,展示出解释、挑选等修辞手段在案件审理中形态和作用,以及最终的情节化、戏剧化的案件事实如何得来。更进一步,修辞并非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或者说服的手段,实际上修辞本身就是事实的建构,而不同的叙事文本背后又隐含着修辞者的立场抗衡。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民法学方法论普遍更多关注通过请求权规范基础分析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对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进行寻找和解释适用,对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如何形成则关注较少。案件事实的形成环节蕴含了民法学方法论的丰富命题,司法三段论中具体要件事实的形成离不开民法证据规范的适用。案件事实的形成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个司法三段论的适用,证明责任规范贯穿于司法三段论的始终。对案件事实形成过程中民事证明责任等民法证据规范的发现、归类和解释运用是对传统法学方法论体系的有益扩充,也丰富了民法规范论的类型配置。民法证据规范主要包括民事证明责任一般规范和民事证明责任法定例外规范,前者需要通过证明责任一般条款独立加以规定,后者则具体表现为法定化的民事权利推定规范、民事法律事实推定规范和证明责任倒置规范。  相似文献   

9.
推导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学军 《法学研究》2011,(6):173-190
关于证据与证明的传统哲学与逻辑理论存在着实践缺陷,形式逻辑中的演绎和归纳推理不能合理解释依证据进行的事实认定。证据的作用不可能是回复案件真相,而只是为特定假设提供支持。推导作为一种可废止和情境化的第三种类型的推理是契合诉讼事实认定的逻辑形式,这种内容求真的推理与形式逻辑上的演绎及归纳推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导理论的提出会对传统证据法理论形成冲击,从这一角度我们会对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表见证明与摸索证明、事实推定与经验法则等概念与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理解案件事实认定过程的推导本质,并对其缺陷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谨慎论证与比较各种假设,以全面的信息检验假设以避免最终的误认。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四川审判》2002,(3):5-6,10
刑事证据是一种专门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审查属实的,用以确定或者否定犯罪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和罪责轻重的一切事实。”还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依法收集或由当事人、证人、辩护人等依法提出、并用以证明是否发生了犯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尽管这几种观点在文字的表述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但都指出刑事证据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认识和认定案件事实和犯罪事实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就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所采用的刑事证据应达到的标准作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认证的几个问题王永章一、如何对证据进行审查第一,查明证据的形式和取得程序的合法性。不符和证据的法定形式和非经合法程序取得的证据不能做为证据使用。第二,查明证据与案件事实间的关联性。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决定了它能否证实全案事实的全部或一部。这就...  相似文献   

12.
诉讼证明过程是裁判者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的一个思维过程,证明力应该是裁判者对证据证明功能的审查判断后所体现的能够满足其证明需要的一种证明价值。在具体案件中,由证据对待证事实证明的特殊性所决定,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证据审查过程是证明力得以实现的载体,因此,证据的证明力在证明活动中,应通过证据审查的整个过程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净 《法学研究》1983,(2):27-32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作为一种手段,它的基本作用是证明案件的实质真实,揭露犯罪,澄清是非,保护无辜。所以,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中心,保证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左卫民 《法学研究》2023,(3):188-204
实证研究发现,“不证”或者“少证”似乎是中国刑事法官认定事实的主流态势,特别是在无证据争议的案件;只有在极少数存在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法官才会进行“细证”。总体上看,中国刑事法官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的模式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并存。具体而言,在没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普遍采用的是“拼图模式”;在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一部分采用“拼图模式”对在案事实进行论证,而另一部分采用“印证+拼图”的综合性证据使用模式,即通过印证来解决争议证据信息指向的一致性问题,通过“拼图模式”来确保在案证据能够涵盖案件的全部要件事实。从长远看,需要持续打造更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化刑事案件事实认定(证明)模式,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5.
耿宝建 《河北法学》2008,26(1):136-142
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司法裁判的过程是"先查清事实、后适用法律。"对此论断进行反思,指出两者的统一性,并从多个层面、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法律与事实的不可分离性。从法理的视角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并开创性地提出案件事实具体应当划分为案件的证据事实和案件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对应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实际分为证据事实认定阶段和法律事实认定阶段,此两阶段分别受程序法、证据法和实体法所规范。  相似文献   

16.
谢岚英 《中国公证》2008,(11):29-33
一、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内涵 关于举证责任的含义和表述。在学术上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举证责任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所负有的提供证据的责任。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称之为举证责任。这类表述方式采用的是一种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举证责任既包括由谁提供证据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的内容,也包括由谁承担不能提供证明案件事实的法律后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存在的。关于非法证据的界定,我国诉讼法学界认识不一。通说有广义说、狭义说两种。广义说认为,非法证据是指收集或提供主体不合法、取证程序不合法、内容不合法或者表现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只要具有上述四种情形之一的,就是非法证据。狭义说认为,非法证据是办案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其它不正当的方法获取的证据。有的学者将非法证据的界定标准分为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静态标准是以证据材料(本文所称“证据材料”是指收集、提供证据的主体所获取的旨在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公诉部门在办理死刑案件时应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为不断改进工作.落实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公诉审查模式.进一步确保死刑案件质量,笔者在对浙江省湖州市死刑案件公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死刑案件公诉工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司法会计的工作职能。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工作,就是在办理经济案件的过程中,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对案件资金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从会计资料中收集会计证据,证明经济案件中与资金有关的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司法会计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对案件涉及到会计资料中的资金进行分析、反映、核实,从中收集会计证据,证明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20.
陈界融 《证据科学》2008,16(1):27-36
当事人如果要求法院依其主张为裁判时,必须就其所主张的特定、重要、有关联的事实,负有主张和提出证据以为证明的负担,如果有不能提出证据或提出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事实成立的情形时,则负担事实审理者不能依其主张作出裁判的结果:如果提出的证据,导致事实审理者对案件事实认定存在真伪不明的情形时,即有不能依其主张的事实作出裁判的危险的负担。证明负担(burden of proof)的内容包括事实主张项下的证据方法的主张负担(behauptungs last,burden of pleading)、提出该证据方法的负担即举证负担(the burden of producing evidence)以及对证据进行辩论的负担即心证负担(the burden of persua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