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6,(11):46-46
问:我与公司发生劳动纠纷,向当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补发我工资及加班费3457元。仲裁委制作了调解书并送这双方签收。过后公司没有按规定履行,领导称收了调解书还可反悔,要我向法院起诉解决。请问:仲裁调解书能反悔不履行吗?  相似文献   

2.
陈强 《政府法制》2008,(14):36-36
在医院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女医生前往四川灾区做医护志愿者,回来后被单位通知办理离职手续。女医生娄继英表示,她将在与律师协商后,提起劳动仲裁。娄继英原来是重庆市某医院住院部的助理医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到灾区去服务,但一直没得到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3.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2):116-116
张伟杰等人在2006年1月2日的《工人日报》上撰文介绍,法律规定,我国解决劳动争议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个途径。其中协商、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也不是到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途径。而劳动仲裁则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即不经过劳动仲裁.法院就不受理起诉。同时,仲裁裁决和法院裁决都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问:我先生将他名下公司70%的股份转让给了另一个股东,并办理了变更手续。现在我们将要离婚,请问股权转让行为有效吗?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08,(16):55-55
编辑同志: 我原是某公司的工程师.因一次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2007年12月底公司解除了我的劳动合同。当时我想过一段时间找机会再回去工作.因此没好意思提及经济补偿金事宜。今年5月初我找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请问.我现在是否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途径获取经济补偿金?申请仲裁是否要交受理费?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1,(6):58-58
法官:我从2010年起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我曾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多次加班,但公司没有支付过加班工资。两个月前,因公司无故突然将我辞退,我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近日开庭仲裁时,因我觉得仲裁员偏向公司,便愤然离去,转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却不予受理。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具有特殊性,仲裁机构属半官方性质,依法定原则由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组建。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5,(7):42-42
2005年3月.我们公司因经营不善准备裁人。而我却由于身体不好正在休假,且劳动合同也快到期。所以,我被告知不再续签合同,属于此次裁减人员。我不服,想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请问:我该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69号《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外资、中外合资期货经纪公司,原则上不予重新登记注册。这些公司可按法律程序办理注销手续,或转为全资中资公司,重新申请登记注册,在未批准重新申请登记注册前不得接受新客户。”由此可见,对这类公司,主要有两条出路,~是清算解散,办理注销手续,一是转为全资的中资公司,进行公司改组。目前武汉市现有十二家中外合资的期货经纪公司,可以预测,不久将会面临解散清算或转资改组工作。因此,从律师的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29):47-48
本文分析我国现有体育仲裁制度和一般仲裁法律制度的现状,阐述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性,总结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独特性,明确体育仲裁制度在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中的定位,提出独立设置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案件几个疑难问题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法律关系与雇佣法律关系在主体、客体、内容、国家干预程度等方面存在区别 ,不应当相互混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不宜作为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而应实行一裁终局。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过短 ,应当实行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因为学的是法律专业,从事的是跟法律沾边的工作,经常接触的是法律界人士,所以,一直以为自己也算半个法律人了。可是,最近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的经历,却让我对自己的法律知识发生了根本怀疑。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明确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使适格股东可以在公司受到损害时寻求司法的保护。而《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股东代表诉讼列为专门的案由更是实现了该诉讼由纸面至实践的完美转身。但对股东代表仲裁,除了个别学者在公司法著作中轻描淡写带过之外,无论是司法机构还是仲裁机构均没有回应。本文从美国股东代表仲裁的演变出发,针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现状,论述了我国股东代表仲裁的可行性,并进而引申出如何在公司经营中运用股东代表仲裁以及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9,(6):57-66
股东投资渴求营商环境法治化,但现实却折射出巨大落差,"南华公司案"即是例证。在公司与第三人就争议解决方式约定仲裁的前提下,当控股股东或董事等与第三人间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而致公司怠于主张权利时,公司与第三人间的纠纷处理必然陷入僵局。在此情形下,股东是否有权启动仲裁程序,法院、仲裁机构均存在对立观点,这反映了营商环境的实然尴尬。经由对《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之扩张解释,股东派生仲裁制度能缓解此尴尬局面。此外,利益衡量理论、"公平合理期待"原则、代位权理论、仲裁协议扩张理论能进一步为股东派生仲裁提供理论支撑。未来我国立法应明确承认股东派生仲裁制度。在实体法方面,启动股东派生仲裁需满足公司与第三人之间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纠纷确系仲裁条款约束之事项、主观上需有"善意"并灵活借鉴股东派生诉讼之条件;在程序法方面,股东应竭尽内部手段,公司宜与股东同列为仲裁申请人,且应注意仲裁员之选择、做好诉讼与仲裁的程序转接、明晰仲裁费用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的法文本及其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法定期间。有些论著中也称之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或“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称之为“仲裁申请期限”,没有用时效这个词。名称界定的不同固然有法理上对此期间性质的不同认识,但从行文上考虑,本文使用多数论著中约定俗成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8,(4):57-58
法官: 我公司成立于2005年,李某系原始股东。2007年1月8日,李某向公司提交报告,称因需为父亲治病,要求公司退回10万元全部股金,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同意后于当日为其办理了退股手续,同时将该股权交由其他股东收购,并对股东名册进行了变更,还到工商部门申请股东名称变更登记(但因工商部门的原因一直没有办理),李某亦并未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立法与实践中的现状后 ,提出了要加强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立法 ,并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及仲裁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判》2009,(3):103-103
金诚同达拥有一支具有丰富诉讼经验的律师队伍,尤其擅长于办理国际贸易、银行借款、知识产权、房地产开发及海商运输领域的诉讼与仲裁案件。金诚同达律师办理了众多有影响的诉讼案件。同时,作为常年顾问单位法律业务的延伸和配套,诉讼与仲裁案件的顺利处理,解决客户疑难,深受客户赞赏。金诚同达借助其国际和国内网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美国商亭仲裁中,运用揭开公司面纱理论使仲裁协议约束未签字人的有关法律问题,如管辖权、法律适用、仲裁协议可约束的未签字人和揭开公司面纱的标准等,以及美国的有关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也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最常用的救济途径。然而劳动仲裁体制还存在着违法仲裁员的责任划分不清、劳动仲裁监督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劳动仲裁机构功能的发挥以及劳动仲裁裁决的权威性。笔者试图借鉴我国民商事仲裁体系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劳动仲裁现状分析,寻求如何构建我国的劳动仲裁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