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母亲的叮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08,(12):21-21
春暖花开的时节,把母亲接到这座江南小城。母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原本想让她在这里多住几日.可母亲总惦念着家里的农活,急着要回家。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和我谈心。她说不指望我要当什么官.只希望我平平安安。母亲还告诫我:“在法院里工作,路路节节要小心,手脚一定要干净。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母亲不识字,但是所说的话都很在理,我一边听着。一边为母亲的深明大义而感动。我对她老人家承诺:“妈,您放心,您的话我会记住的。”  相似文献   

2.
我在一个小城里过活,做着说起来很“气派”的国家公诉人,但还是非常眷恋那个大山深处里几间土坯加小瓦的老屋。在那个屋檐下,我度过了溢满温馨的童年和中学时代。在那个屋顶下,至今还住着我敬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胡济邦 《江淮法治》2012,(10):24-24
一次提审经历。改变了我的婚恋观,更让我找到了真爱,感谢检察工作缔结了我的美满姻缘。 认识现在的妻子,是在我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那时的她。在单位干着一份内勤岗位的临时工作,负责接收公安送来的案子,到月底做考核用的案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她.似乎怎么也进不了我当初制定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4.
尹子予 《检察风云》2002,(21):51-53
湖南省女子监狱一监区警官办公室。女警官将罗露带到我面前。她约有1.65米的个头儿,身材匀称,皮肤白皙,乌黑亮泽的刘海儿下忽闪着一双黑而圆的大眼睛,哀怨的眼神透过铁窗,凝视着不远处的高墙。看得出,她已深深地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她终于收回视线,一字一句地对我说:“我原本不是坏女人……”  相似文献   

5.
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文明棍后,碰见了静修庵的小尼姑,忍不往伸出手去抚摸她新剃的头皮,呆笑着,小尼姑涨得满脸红,指责他“动手动脚”, 而阿Q似乎理直气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说着又用力在她的脸上拧摸了几下才放手。  相似文献   

6.
吴萌 《政府法制》2013,(9):31-31
几年前买了一本林立果的“妃子”张宁写的自传,书中说道,当时选妃到最后,只剩下她和一个西安姓冉的女孩。我这才确信,那个女孩就是我的童年挚友燕燕。  相似文献   

7.
倔强的她成长为检察多面手 学校一毕业,便被分配到检察院工作,葛海英笑称自己是个“三门干部”。她至今难忘第一次跟着师傅去提审的窘况。“嫌疑人看我是个头都不敢抬的黄毛丫头,气焰嚣张得不得了,质问我到底瞳不懂法律。被他这样一唬,委屈的我眼泪刷刷往下掉。幸好有师傅在,及时替我平了反。”葛海英半开玩笑地回忆着曾经的稚嫩,眼神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8.
“我始终相信110会来救我的!”2006年12月25日,当人们沉浸于圣诞之夜的欢乐中时,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内,传来这句喊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萧雯(化名)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而坐在她身边紧握住她双手的母亲轻声安慰着女儿,“别怕,孩子,妈妈在呢!”边说边陪着女儿一起落  相似文献   

9.
七年前的一天,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了她——一只黑白相间的小母狗。她很可爱,长得也很漂亮,因为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所以我给她取名为“欢欢”。  相似文献   

10.
李庆丰 《中国监察》2009,(19):61-6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祖国是母亲,我们都是她的赤子,母子情深,相依相偎。祖国啊,我怎样诉说对您的热爱之情呢?  相似文献   

11.
陈秋兰 《中国律师》2008,(11):32-37
生命说:“童年是我最美的桠枝, 嫩叶尖还带着朝露, 在薄薄的晨雾中等待着日出”  相似文献   

12.
一天夜里,梦乡中的我,被老伴儿的一巴掌伴随着“又说梦话”的指责惊醒了。她打断了我的思维,打出了我对《中国监察》的亲昵。我眨了眨眼,按亮床头灯,拿过《中国监察》,翻开《工作之窗》栏目,仔细寻找梦中的那一幕。这时她又说话了:“有什么好看的,不说梦话了又看起书来了!”我忽然明白了,刚才梦中的我是在为一篇文章谈到的工作见解而高兴得乐出了声,惹来老伴的一巴掌和指责。既然明白了,就该熄灯睡觉,免得再找麻烦,人家睡觉你开灯看书,哪有的道理。但您哪儿知道,《中国监察》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太重要了,工作中可是离不开她!□梦中一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陈焕然大夫并不知道,小文在回到陕西的短短十几天后,整容的念头又像毒草一样在她的心中复萌,蔓延,而且,这一次来得更加坚决。小文妈妈在电话里向记者倾吐的语气充满无奈和伤痛:“我和她爸爸都觉得无药可救了。”  相似文献   

14.
张勇 《中国监察》2009,(6):52-52
我叫张勇,是王瑛的丈夫,在巴中市委政法委工作。我和她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24年。24年来,我们像天下很多恩爱夫妻一样,为了工作和生活,苦着、累着并快乐着。今天她走了,如烟往事化作一幕幕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着泪水时常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万隆山峦起伏,风景宜人,气候较之爪哇其他城市凉爽,不少国际性会议选择在这座美丽的山城举行。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就是在此举行间名于世的“万隆会议”。我的童年里有一部分时光(1938年初秋至1949年9月)是在这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6.
1979年10月,我参加了本地首次招干考试,并顺利过关。第二年一月通知我前往中级人民法院报到。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了刑事审判庭当书记员,那年我刚满22岁。刑庭工作的艰苦繁杂和辛苦劳累让我无法适应.“娇生惯养”的我常常生病,院长无奈地决定:“让她到公证处去吧,那里相对轻松些,再说,她形象比较好,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可能更合适。”就这样,在二楼刑庭呆了一年后,我调到了一楼公证处,从此开始了我的公证事业。  相似文献   

17.
陈卉灵 《法庭内外》2010,(10):52-54
第一次听说王淑霞法官,是她为了工作两天没有睡觉。因为此事,使得王法官于当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执行庭实习的我眼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第一次亲眼见到王淑霞法官,是在内勤处实习的我去向她收饭费。当时还在忙碌着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交纳了她的饭费。因为执行庭的法官经常外出,我实习的那一周,几次见到王法官她都是行色匆匆、不苟言笑。于是我以为,她是那种严肃认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短发,一件红色的薄毛衣,素面朝天,只有淡淡的香水味不经意间流露出国外生活的习惯。从瑞士回国探亲的蔡冬的朴实让记者吃惊,我把这吃惊说给她,她笑我的“以貌取人”,“每个人的个性跟他的国家没有关系,在我眼里不论什么国籍,他们的区别只是人与人的不同”。这一点早在蔡冬出国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并因此成就了她跟她先生的姻缘。嫁了个瑞士人蔡冬初中、高中上的都是外语学校,可惜因几分之差没考上大学。“她从小就有主见,我们也不怎么担心,让她自己折腾去。她摆过地摊,去过工厂,当过广告员。后来凯悦大酒店招考,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她自己就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10,(8):54-56
“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享受着快乐、享受着幸福、享受着感动!这是我一直热切追求、而且从不放弃的生活方式。因为:我服务,我幸福;我行善,我快乐!”——这是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主任雷建威律师在第十一届“广州市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的现场演讲。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元旦,家人在电话中告诉我,兰姨出院了。年前京冀地区的两场大雪,让常年患肺气肿和哮喘的兰姨住院比往年早了很多。因为早已习惯了她在冬天住院,家人也疏于在电话中提及她住院的消息。而这次,家人却当作重点向我“汇报”,只因为2009年兰姨参加了“新农合”,节省了1万多元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