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急状态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现代宪法学理论中凸显出重要价值,这首先要求对紧急状态的概念做出界定。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同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冲突上看,紧急状态下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正当性,但这种限制是危险的,必须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出发,划定保护的范围,即哪些权利必须保护,设置保障的最低标准,以及规定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的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文本中不具有显著地位,且内容不够明确;但从体系解释而言,该原则享有不得修改的宪法基本原则的突出地位。社会国家原则产生的历史则表明,该原则具有弥补《基本法》中社会基本权利缺失的功能。但社会国家的目的以及社会国家原则保障的基本权利都必须通过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来加以具体化。联邦宪法法院在发挥社会国家原则的宪法规范功能以及确定社会国家的最低宪法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中一般与基本权利条款、基本权利限制条款以及社会国家的目标一起发挥作用,被用来为立法者设定社会权利保护义务或论证限制基本权利的法律规范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维护,是当今任何一个崇尚民主法治且实行宪政的国家责无旁贷的任务,申言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实为民主制度及人类文明之根本性的"物质"载体。但是,从宪法制度层面看来,世界各国都在宪法文本中规定了有关基本权利限制的规范。如何理解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如何解决宪政实践中权利保护与限制的敌对困境?本文以为,这需要我们在对基本权利限制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法律保留等法治原则达到规范立法行为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税收司法审查制度是纳税人权利司法保护体系的核心。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正经受着来自税收立法层面及税收执法层面的双重威胁,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并不能为纳税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救济,本文从建立和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角度论述了建立税收司法审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营业自由及其限制——以药店距离限制事件为楔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营业自由是现代市场经济下公民的一项重要基本权利。对营业自由的规制包括营业机构的登记、为公共安全和秩序而设的许可、专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许可,以及公用事业的特许。对营业自由的限制必须接受审查:根据法律保留原则对限制营业自由的形式进行审查,根据比例原则所包含的适当性、必要性和狭义比例原则对限制营业自由的实质正当性加以审查。  相似文献   

6.
税收法定原则来源于税收法定主义,要求政府征税需经人民同意,这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宗旨.从我国的税法立法情况来看,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途径是将立法权逐步回归到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手中.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还要求合理确定税法各要素,避免征税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并在立法程序上体现民主法治,这样才能实现税收法定原则的最终目的,即保障纳税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纳税人诉讼定义的分歧在于是否将行政机关的不合理征税行为包括在内,基于构建整全的、自成体系的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考虑,纳税人诉讼应该包括违法或不合理的征税行为。正当性理论的引入是纳税人诉讼的理论和制度自洽性、整全性的要求,而纳税人诉讼正当性的完成则须遵循人民主权、人权保障、社会契约和税收价格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两重结构中,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性差等因素,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沉重的税收负担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国均通过立法给予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一种利益让渡,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税法学视角探讨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7,(3):32-39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均公开,所以指纹搜集并不必然侵害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对其限制须受公法规制,即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指纹搜集缺乏相关授权法律,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建议立法机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补足指纹考勤等信息利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王世涛 《当代法学》2021,35(4):83-92
不同于基本权利,基本义务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话语体系.纳税基本义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公民纳税法律义务的宪法设定,同时作为宪法委托,构成立法者制定税收法的宪法依据.纳税基本义务并非自然义务或道德义务,而是宪法确立的法律义务.宪法上纳税基本义务具有不同于法律上纳税义务的本质特征和规范效力,其构成判断法律上纳税义务合宪性的标准.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宪法规定,为纳税基本义务确立了正当性的宪法基础.纳税义务的正当性基础并非基于国家对暴力的合法垄断进行的强制而在于纳税人的同意,表现为由纳税人参与的民主机制,由税收立法的议会保留形成的征税者与纳税者之间的契约.如果没有宪法依据,法律甚至行政命令可以直接规定公民的纳税义务,征税权就会演变为缺乏制约的专断权力.因此,纳税义务法定的基础是纳税义务的宪定,税收法律保留的前提是税收宪法保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得失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得失及其改革王晓珉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这是中国实行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目的。这个法律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在维护国家权益的前提下,贯彻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政策。这对外来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这项政策的得失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余大友 《法制与社会》2014,(12):227-228
作为公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比例原则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任何对基本权利构成妨碍的干预措施,必须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网络谣言入罪主要涉及言论自由权、隐私权等公民基本权利,需进一步判断该项基本权利的干预措施是否逾越了比例原则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比例原则进行分析,分别审查网络谣言入罪与三个子原则(即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狭义的比例性原则)的关系,得出网络谣言入罪不符合比例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上的财产权伴随社会义务,财产权的内容与限制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并受到宪法保障财产权意旨的约束。采矿权作为民法上财产权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经济价值和高社会关联性,落入宪法财产权的保护范围。立法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对采矿权施加非征收性限制,但这些限制必须符合比例原则,且不能导致采矿权人基于采矿权而享有的核心利益的丧失,立法者在采矿权人财产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权衡,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财产权人承受过分的负担。现行有效的37 部法律通过动态的规范群,对采矿权的多项权能施加了诸多非征收性限制,有必要对其合宪性加以审查。对于法律为解决资源载体与资源竞争性使用下公共财产体制与私有财产体制的冲突,以及采矿权开发导致的基本权利冲突而规定的两类限制措施的合宪性,有不同的审查密度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吉尔吉斯斯坦为鼓励、吸引外国投资者来本国投资,重点对投资法律环境方面进行了建设,利用投资优惠的法律制度增加投资者信心,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及自由经济区的投资优惠制度。  相似文献   

15.
保罗·基尔希霍夫教授提出的税制改革方案主要借助取消不必要的类型化区分、确立中立法律形式下的课税表达、对婚姻和家庭的特别保护、减少例外规则以及简化税收程序等来实现税收正义。税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现实,其改革思路的起点恰在于税收背后的宪法理念:宪政体制下的租税国家、人格图像并函摄了基本权利主客观面向的理论基础,即对国家共同体及任务有着共同价值观的自由而有个性的人必然要求处于国家所保障的自由经济体制下的税收法律予以相匹配的规制,它具体表现为以减少纳税人税收形成可能性为目标,保障国家对个人经济成果最温和分享以及减少例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郝蕴 《法制与社会》2011,(20):285-286
随着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的通过,纳税人权利再次成为学者和公众讨论的焦点,纳税人监督权作为纳税人的一项最基本权利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税法的重心仍在税收征收环节,对纳税人税收使用监督权保护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纳税人税收使用监督机制,以致实践中出现大量滥税收使用收案件,税收流失惨重。因此,对纳税人税收使用监督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以纳税人的税收使用监督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税收使用监督权的分析,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本权利形成是指由立法来确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这与一般的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由自然形成不同.基本权利形成与基本权利限制不同,基本权利限制是立法来干预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此时,保护范围已经先于立法而产生.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该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本权利本身还是为了保护基本权利之外的其他法益.基本权利形成的原因在于,有些基本权利无法自然存在,其行使或者有效行使高度依赖国家和法律,比如自由权中的财产权、社会权、参政权和程序权,等等.但问题在于,立法者在形成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也要受到基本权利的限制,因此,基本权利形成本身也存在界限,这些界限包括形式上的界限和实质上的界限,前者比如法律保留,后者比如比例原则、基本权利的核心与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如果立法违反这些界限来形成基本权利将导致立法违宪的后果.我国宪法中的公有制并非一种基本权利,而是一种制度.该制度也需要立法的形成,但立法在形成的时候不得违反该制度的核心,即公有制必须针对生产资料,而不能针对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刘永伟 《现代法学》2006,28(2):157-165
近几年来,主张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的观点日渐盛行。这一观点在法律上的依据主要是税收优惠违反了WTO国民待遇原则。通过研究不难发现,WTO并不存在国民待遇原则,而且有关协定的国民待遇也排除了对所得税的适用,我国对外双边税收协定也排除了国民待遇原则。税收优惠不存在违反国民待遇原则的问题,而且符合税收公平原则。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采取怎样的税收政策拥有完全的主权,完全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施正文 《法学家》2004,(5):40-44
一、税收正义与税收程序:概念诠释 正义是政治文明与法律制度的最高理想和共遵价值理念,是判断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正当根据的价值标准,"正义的许多原则--各得其所,黄金规则,绝对命令,公平原则,宽容要求,以及其他等等,被认为超越了一切历史经验".①作为以税收负担分配为规制对象的税法必须遵从正义理念而为正义之法.在现代法治国家,税收仅当符合宪法价值秩序下的正义要求时,才具有正当化基础.因此,税收正义是宪法层面的基本原则,为税法的核心价值和最高精神,税收文明应奉正义为圭臬.  相似文献   

20.
公民纳税意识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宣传和片面强化税收征管权上 ,而应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为核心 ,从保证税法自身的品质、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税收机关的执法水平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